來源:公益中國網 發布時間:2013-10-23

美新路基金主席葉祖禹

葉祖禹在銀杏伙伴成長計劃2013年迎新暨畢業典禮上發言
葉祖禹簡介:1948年生于青島,長于臺灣。他于美國獲得電腦博士學位后進入貝爾實驗室從事電信工作。曾任美臺電訊公司總裁,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總公司副總裁,朗訊科技中國區董事長等職。于1999年和周石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以個人積蓄218萬美元創立美新路基金會,2000年退休后全力投入公益事業的發展。2001年美新路基金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了中國青基會美新路公益基金。
10月19日下午,南都公益基金會在北京舉行了“銀杏道 伙伴路”——銀杏伙伴成長計劃2013年迎新暨畢業典禮活動。銀杏伙伴2010屆評委、美新路基金主席葉祖禹的發言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以下是葉先生發言全文:
我自己在心里已經走到了一個地方,就是特別的愿意支持草根公益人,特別是在這塊土地上的草根公益人,我覺得他們是特別不容易的。另外,我覺得我對銀杏伙伴這個項目也有一份感情,因為最近國內的基金會也多了,但是很少的人會愿意比較長期的直接投資在草根公益人的身上,不求什么短期的結果而還得默默的承受這樣的投資必定會帶來的風險。我在美國的多年,我觀察了,美國比較成熟的非盈利企業他們雖然薪水少一點,照樣可以去釣魚,照樣可以買房子、買車子、結婚生子,但是中國的草根公益人在這樣的開創年代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愿意來。
我覺得南都基金會從理事會到那么多從來沒有抱怨過的工作團隊都在做一份改變,在中國非盈利行業在這個開始的階段我們真的需要一大批兼具公益的理想但是又有經營和創業能力的領導人。真是很難找啊!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去了企業和政府。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人,我們需要這一代這樣的人去推進中國的社會對這個行業的公信力,還有這個行業在將來可能涵蓋的領域,我覺得銀杏計劃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一個領導人一個培育的基地。
三年以前,我在這個臺上說出了奕鷗、孫恒、念蜀、陸非還有世逸的名字,今天你們要走出這個基地了,我想我只有兩點想跟你們還有其他在座的銀杏伙伴還有更多不在這里的草根公益人分享,作為你們的一個參考。首先,請記得:沒有人要我們做公益,是我們自己為了實現我們自己的理想而選擇這條路的,一條漫長的道路,如果有的時候你們走得比較順水,請小心。因為在我的體驗里周圍的掌聲多了的時候會滋長我們心里的驕傲,有的時候是不知不覺的,我們會慢慢的離開了我們那個初始的那個純凈的心愿,漸行漸遠。有的時候會有這么多的不順利接二連三的來到,我們會覺得灰心,會覺得失望甚至絕望,請記得,社會也不欠我們什么,我們永遠需要知道這是一條充滿了美好的理想但是本來就是非常不容易的路,我們永遠需要面對我們自己的選擇,并且為它負起責任來。
在我的體驗里,痛苦是有的,而且可能非常痛苦,因為我們只是普通人,但是只要我們勇于面對、愿意承擔,困難總是可以走過去的,每一步的努力我覺得都不是白費。我自己感到我們最終努力走過的其實只是我們自己。在這塊土地上,有許許多多有理想、有行動力的草根公益人,他們今天并不在這里,你們作為被選拔出來的銀杏伙伴,這是一份榮譽,也代表你們過去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我希望能夠把銀杏伙伴在這過去三年得到了這么多的資助、國際的學習和大家的關注,我希望你們能夠把它當作是一份生命里面美好的禮物,而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有的時候我們辛勤的努力,而且努力了很久,但是卻并沒有看到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生命理想的綻放有它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會看不到,我們只是都是海洋里面、無盡的大海里面的一顆水,但是別忘了:我們也是大海。我們也是本分只是盡心盡力的去做好我們當前的事。我自己一輩子就在這四個字里面學習和成長,一直到現在還有覺得不容易的時候,所以我只能把它提出來,算是和你們共勉吧,盡心盡力、順其自然。
現在你們都各自飛向你們的理想,那我祝福你們,在你們全心全意的去實現你們理想的時候,不要那么的執著您所做的那個事情,而是讓你們怎么活著的,你們怎么對待你們的服務對象、你們的伙伴、你們最親愛的家人,還有你們自己,讓你們這種生活的態度和方式成為人們身邊緩緩流動的一條溪流,總是指使著他們走向生命的平和、喜悅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