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社會組織要勇于創新
2013年11月19日 來源:搜狐財經
搜狐財經訊 “中國公益論壇2013”于2013年11月1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作為現代化進程中的后發國家,改革開放30年開啟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代。未來30年,全面社會建設和理性構建將成為關鍵主題,而公益在社會中的作用愈顯深刻而不可或缺。為此,第二屆公益論壇旨在共同探究國際公益之理念,推動中國公益事業真實發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出席了會議并做主題演講。
以下為路甬祥演講文字實錄:
路甬祥: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同志們,大家好!我很高興參加第二屆中國公益論壇,由中意藝術基金會,財經雜志,集善嘉年華聯合組織的這項活動,邀請了國內外著名的慈善家和有識之士會聚一堂,交流中外慈善事業的新鮮經驗,探討公益事業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為促進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創新發展獻計獻策,很有意義。我僅向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歡迎,向各位與會嘉賓表示誠摯的問候。
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拉開了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序幕。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改革開放始終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始終是實現國富民強的根本途徑,也始終是促進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繁榮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根本保障。中華民族素有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但中國現代慈善公益機構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建立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公益慈善法律保障制度,弘揚中華民族攜老扶幼的傳統美德,依法維護捐贈者的合法權益,鼓勵和保護公民、個人、組織捐贈和積極參與,我國的慈善公益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在服務民生、促進和諧,保障人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也確實存在著相關法律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慈善公益機構數量少,謀職能力較弱,資金管理與市場脫節,慈善項目趨同等問題。面向未來,中國慈善公益事業前景遠大,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我以為:
一是要發揮各級政府的作用,國家通過立法、財稅等手段,進一步完善促進慈善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各級政府在轉變職能,落實政社分開,簡政放權的同時要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和注意力,引導促進凝聚整合社會資源和力量,致力于改善民生,維護公平正義,支持慈善公益事業,充分發揮和積累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積極性,尊重他們的基本權利,維護他們的合法利益,加強執法監督和宣傳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良好氛圍。
二是要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的創新活力。當代社會慈善公益事業是社會公眾關心、關注的熱點,也是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參與和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展望未來,公民和社會組織在慈善事業中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發揮作用的舞臺和空間也越來越廣闊。要順應時代發展,順應國情、民情,通過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運行規則,形成和諧有序的競爭和合作機制,完善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的組織管理,運行服務制度,激勵他們在慈善公益事業中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管理,拓展服務的領域。并主動接受監督,注重社會的信譽。
三是要積極應該科技創新的推動力。在當今知識文明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尤其是信息網絡,大數據等技術飛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方向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社會法,為慈善公益事業提供新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也為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新的科學理念,新的運作方式,新的技術手段和解決方案。要積極運用科技創新的力量,提升慈善公益事業的正能量,提升慈善公益活動的公平和效率。
四是要善于學習國內外有益經驗。慈善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我們注意到全球公益事業的組織規模,實施路徑、運用動力和服務面向,不斷的深入和創造新的創新元素和工作方法,以務實、有效的應對社會發展變革德新要求。我們要善于學習借鑒國內外的有益經驗,實踐探索、開拓創新,這是中國慈善公益事業不斷進步,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的動力。
各位嘉賓,慈善公益事業是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需要人人參與,心手相連,代代相傳,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共同發展。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壯大,也是對國際社會的積極貢獻,但也離不開國際社會,各國朋友的熱心的支持與參與。希望大家多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得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作用不斷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科學、和諧發展,為人類社會的共同持續繁榮和美好的未來做出更大的貢獻。再次預祝第二屆中國公益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朋友,各位嘉賓在北京期間工作順利、心情愉快、萬事如意,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