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邁克爾·諾頓:創新到老
2013-11-27

邁克爾·諾頓:創新到老

發布時間:2013-11-26 來源:公益時報  作者:高文興

    社會創新的魅力有多大?看看邁克爾·諾頓(Michael Norton)在中國的一天,你會在他身上找到答案。他的所到之處,有讀者會舉著他的著作興奮不已;在一連6個小時的講座與演講中,這位年過七旬的英國老人始終精神矍鑠,并滔滔不絕地向聽眾傳遞著創新帶給世界的改變。

    我們常說社會創新需要跨界融合,恐怕諾頓本人就是這句口號的最佳體現。科學家、銀行家、出版人,這是諾頓曾經的三個身份,并且他在每個身份下都取得了過人的成績,但讓他名聲大噪的還是在創新領域的貢獻。

    1966年,諾頓以不尋常的方式在倫敦啟動了一個為移民家庭輔導英語的志愿者項目,也開始了他從此長達40余年的“創新”之路。1975年,他創辦的“社會變革指南”(Directory of Social Change)迅速成為了英國非營利行業最頂尖的資訊和培訓提供方。1995年,他又組建了志愿行動創新中心(Centre for Innovation in Voluntary Action),這是一個集創新理念于大成的機構,陸續在世界范圍內籌劃和開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參與度極高的公益項目和社會企業。

    “我的人生信條有三——做、現在就做、錯了重新再來。”任何人與諾頓交談,都能時刻感受到他對于行動的催促。諾頓認為,社會創新的最大困難不在于有挑戰性,而是面對挑戰的裹足不前。

    是的,創新路上,諾頓似乎從來不曾畏懼,如今,他又提出了“老年人創業”的概念。通過本期訪談,《公益時報》記者試圖探詢這位“歐洲社會創新教父”源源不息的創新動力究竟源于何處。

    《公益時報》:科學家、銀行家和出版人,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對你的創新有很大的幫助吧?

    諾頓:的確,這些經歷讓我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去實現我的想法。比如說,銀行家的經歷讓我成了募款能手,讓我能夠傳授募款的經驗;出版人的經歷則幫助我創辦了“社會變革指南”這家社會企業,它的主要兩項活動就是發布資訊和為英國公益機構提供培訓。而且,出版經驗也幫助我把想法變成了一本本書,而這些書也為我帶來了利潤,從而再投入到社會企業中。

    《公益時報》:每個人都能成為社會企業家嗎?這需要哪些素質?

    諾頓:在這個問題上,我把人歸為兩類。第一類人非常有才華,他們就是能實現任何想法;但更多的人,包括我,都是邊做邊學,通過實踐來積累通向成功的經驗和技能。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社會企業家,只要你能開始行動。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社會企業家。同樣的經驗和技能可以被用來賺錢,可以被用來創造社會影響力,只有同時被用來賺錢和創造社會影響力的時候才能被稱作社會企業。當然,我相信,如果有機會,大多數人都會愿意做出有益的貢獻。

    《公益時報》:社會企業是時下中國的時髦詞匯,你認為一定要通過社會企業的形式來最大化社會創新的成果嗎?

    諾頓:我并不這么認為。比如說,我第一個創新項目就不屬于任何機構,沒有什么社會資源可以利用,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但是,這樣一個項目招攬了250名志愿者為眾多的移民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提供語言輔導,已經實現了它的價值。

    《公益時報》:從想法到行動,這中間還是隔著很遠的距離吧?

    諾頓:首先,不能把NO掛在嘴邊,堅持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你還需要熱情、創造力和靈活度。如果一種方法不能讓想法實現,你必須換一條思路前進。

    我是一個行動派,我的人生信條有三——做、現在就做、錯了重新再來。我認為最大的誤區是人們坐在那討論一個新想法是否符合法律或是如何為它獲取資金。其實很多時候,許多社會創新在嚴格意義上都沒有法律的界限加以規定,但是卻真正為社會在起到正面的作用。

    《公益時報》:中國也有不少基金會開始為社會創新或社會企業提供支持,你認為支持重點應該放在哪些方面?

    諾頓:最重要的是對初始階段的培育,不僅是提供資金,更要讓這些創新有互相學習和分享的機會。另外一點,教育的責任也很重大,這一點可能更多要落實在大學里。首先要讓所有學生都有為社會擔起責任的精神;其次是讓他們懂得企業與社會性如何能夠合二為一。

    《公益時報》:現在的社會創新對青年人的關注度很大,你對老年人和老齡化問題是否有所涉及?

    諾頓:如今,不只在中國,很多國家都存在家庭規模越來越小、成員數越來越少的情況,這就是說當我們年老時,需要自己幫助自己,我們必須要針對這個情況想一些辦法。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公共政策和社會創新之間的關系很重要,中國應該鼓勵用社會創新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13年前,我在北愛爾蘭創辦了一個支持50歲以上社會企業家的機構,結果發現老年人也可以為社區、年輕人和其他老年人服務,他們一輩子積累的技能和知識都是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我認為中國有創業的文化,并且也有人愿意做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文化、需求和人結合起來。我相信,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會回到社會中來。

    (記者 高文興)

    人物檔案

    英國社會創新家,被譽為“創意機器”。4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支持公益組織的發展,尋找更創新的行動方法,鼓勵公眾立刻行動起來改變世界。1998年,由于創辦社會變革指南的杰出貢獻而獲英國官佐勛章。他出版過諸多有影響力的圖書,其中《365種改變世界的方法》一書讓他被中國人所熟知。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