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和諧是最大制度紅利
2013年11月29日 來源:人民日報
近些日子,媒體和民眾對紅利的議論比較多。所謂紅利,實際上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發展階段所具有的發展優勢,以及利用這種發展優勢所帶來的好處。對此,我們不僅要有清醒認識,更需要有實際行動,通過形成共識進而推動實踐,使優勢產生最大的紅利。
無論人口紅利、資源紅利還是改革紅利(或稱體制紅利、制度紅利),都是發展優勢及其運用所帶來的結果。紅利既會產生,也會消失。紅利的消失,就是指發展優勢的消失。原有紅利消失后,經濟便會逐漸陷入困境。倘若經濟轉型及時、順利,“紅利消失”這一關就闖過去了,否則,經濟將會陷于困境之中,難以擺脫。由此看來,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面臨發展方式適時轉變、發展戰略重新制定以及產業結構及時調整等迫切問題。
當前,中國正在進行發展方式的轉變,我認為,在此背景下,社會和諧紅利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因為,社會和諧紅利是最大的制度紅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社會正走向和諧。要知道,只有在社會和諧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這種制度紅利。
一個發展中國家,到一定發展階段會否出現中等收入陷阱?這個問題還存在一些爭論,但拉美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出現社會動蕩的場景,卻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社會不和諧,是一個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盡管各個國家都有因發展方式轉變而釋放出來的制度紅利,但社會和諧紅利卻并非每一個國家都能取得的。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社會優勢,創造并釋放社會和諧紅利呢?我認為,這需要全面推進經濟改革、政治改革、社會改革和文化改革,還需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而推進這些改革和建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必須達成社會共識,凝聚強大社會合力。
當今中國,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機遇,同時也存在陳腐、僵化和陷阱危險的發展中國家。觀察和認識這個社會,適應和改造這個社會,是擺在每個公民面前無可回避的一道人生選擇題。如何才能正確認識和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怎樣才能讓民眾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取得最大的共識?我們應當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建立暢通的交流渠道,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幫助人們去認識當今中國,凝聚社會共識,充分激活民間蘊藏的改革動力。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我們最近編輯了《時論中國》叢書。
凝聚共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現和不斷篩選的過程,也是一個梳理時代脈絡、萃取思想精華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者參與進來,促使盡可能多的人來認識我們今天這個既紛繁復雜,又充滿活力的大時代,把握這個偉大時代的思想脈絡,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進而釋放出更多更大的紅利,以推動我國長期持續穩定地發展。
《人民日報》(2013年11月29日 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