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不希望成為公益布道者
2013年12月17日 來源:慈傳媒/中國慈善家 作者:宋厚亮
Q:你參與了眾多的公益組織,你正在或期待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A:我一直對自己有一個要求,扮演的主要角色不是領導人,因為很多組織都有領導人,我扮演的是協助他們完善治理結構的角色。
Q:企業家大多強勢,參與公益組織,要想做得好,你的經驗是什么?
A:參加阿拉善生態協會之后,讓我意識到NGO的獨立性、專業性和公益性。它是獨立的,不依附于任何政府機構、企業,也不能簡單地依附于某一兩個人。
Q: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已有10年,你一直參與,而且擔任過會長。怎么看這個公益組織的獨特價值?
A:我認為有三個方面比較重要:第一,是民間環保,這是基礎,是立足點和根基;第二,是民間的NGO治理,理事會怎么設置,協會怎么設置,基金會怎么通過程序化的方式推舉理事,完善理事會;第三,在企業家當中起到自我教育、自我改變、自我孵化的作用。
Q:每當阿拉善生態協會舉行理事和理事長選舉時,最受大家關注。你怎么看這種現象?
A:阿拉善更是一個環保組織,環保組織不應該迷戀沉醉在選舉上,應該更多地強調效果,提高組織效率,畢竟它是公益組織。淡化選舉,變成平常心來處理。像中城聯盟也是兩年一換屆,要有一套機制,很快就結束,沒有引起這么多話題性。企業家的本位還是做好企業本位的事情,仍有余力,然后貢獻社會。能做更多的公益很好,但是更多的是放在募集善款和做好項目上。
Q:在阿拉善生態協會,領導者個人在任期內的烙印明顯嗎?
A:從組織更替上來說,阿拉善生態協會應該說已經獲得了生命,而不依賴于某一個人,誰當都行。因為理事長兩年一換,誰當,你能夠影響它的時間也就兩年。所以影響不可能太多,你要說五年八年,個人的烙印會很重,兩年的話個人烙印不會太重。
Q:有一個說法是,你被稱為地產界的思想家和布道者?
A:我不希望變成一個公益布道者,因為公益要去做。公益是我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希望能夠邊做邊說,邊說邊檢討自己、改進。北京有這個氛圍,是公益的中心,有很多專家,我們共同討論、切磋。每年做公益花了不少時間,行有余,就貢獻社會嘛,你有勁兒,就少睡覺,多拿點兒時間來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