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楊東平:教育沒必要如此慘烈
2013-12-23

楊東平:教育沒必要如此慘烈

2013年12月23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除了關注農村教育、農民工子弟教育,楊東平也關注大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競爭,奧數培訓、應試教育等亂象。

  他撰文回應“為什么和人大附中‘死磕’”,試圖從根子上解釋“超級中學”如何破壞了義務制教育對教育公平之維系。他也為另類家長自下而上放棄應試教育的跑道上的惡性競爭、自主推進“在家上學”的微觀實踐鼓掌叫好。

  作為一名教育公共政策的研究者,楊東平始終將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視作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價值,以及教育領域改革最不容忽視的命題。

  當下中國教育在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中小學擇校熱、小學生課業負擔重、高等教育的功利化、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凸顯的均是教育公平原則的缺失,這些問題在楊東平看來,是可以通過制度的改變破解的。

  打破唯分數論

  第一財經日報: “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弊端顯現已久,但是由于公平性等優勢,你稱它為“最不壞的制度”。前些年的教育改革嘗試著拓寬高校自主招生的途徑,但后者在執行過程中價值出現游離,就全國層面上的統一選拔而言,是不是很難找到替代高考的方案?

  楊東平:我們從來沒有說不高考,每個國家都有統一考試,包括美國的SAT,也是統一考試。高考肯定不能取消,但是必須改革。改革目前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考試制度的改革,二是招生錄取制度的改革。招生錄取制度是關注的重點,因為考試科目20年來改了很多次了。但老百姓和輿論始終糾纏于考試科目上,比如3加x、科目所占比例等,都是具體的問題,其實考試改革整體方案的重心應在后面。

  日報:就錄取制度而言,你也說過,最理想的狀況是還要允許學生一檔多投,這個理想模式近期可能實現嗎?

  楊東平:我認為這恰恰是最有價值、最值得探討的錄取制度改革方向,目標是雙向選擇、綜合評價、多次錄取。以后的錄取將綜合考量學生的高中階段學業水平、綜合素質評價和一次性統一高考的成績。對于優秀大學來說,選拔還包括大學的自主測試等。

  而雙向選擇將改變過去只能由高校選擇學生,而學生沒有選擇權的情況,把選擇權交給學生,以改善高校行為,促進高校競爭。學校則需要不斷改革服務,提高品質,吸引學生。目前香港高校到內地招生,清華、北大已經不能高枕無憂,高校競爭性的局面將通過學生的選擇逐漸形成,意義重大。

  日報:綜合評價很難制定統一的標準,執行起來是否難度很大?

  楊東平:現在比較明確的方案是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即會考)納入高考評價體系中,這也較易操作,可以形成一個強硬的做法。學業水平采取全科開考,一門一清,每人可以考2次。

  而課外活動評價現在主要通過中考改革,以借鑒制度,使得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可以納入考試評價體系中,探索比較好的做法。綜合素質評價是寫實的,也稱作成長檔案袋,不采取打分制,就是把學生三年來做過哪些事,參加過哪些競賽、公益活動,有什么科技發明成就,發表過什么文章,寫實地記錄在檔。

  目前我們仍然是唯分數論,綜合素質評價的價值不大。唯分數論的錄取制度一旦打破,高校選擇性增加的時候,這個課外活動的價值才顯現出來。

  日報:這就從根子上解決應試的問題了?

  楊東平:必須改變分分計較的唯分數論,它已經到了一個非常荒唐的程度。分數當然有價值,600分跟500分有很大區別,但602分與603分有區別嗎?現在高考的錄取荒唐到了小數點后面的幾位數,根本沒有公平而言。今后,高中學業水平評價采取等級制打分,就是要改變分分計較的方式。

  日報: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考評分中,這個做法現在是否有試點?

  楊東平: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很多省做了很多年,只不過沒有與高考掛鉤,只有江蘇省與高考軟掛鉤。目前,這個考試是五花八門的,由區、縣命題的都有,沒有嚴格性和可比性,只是作為畢業合格評價而已。如果今后納入高考,它必須有個定性,由教育部委托省級人民政府舉行國家級教育考試,由省里統一組織命題和考試。

  “超級中學”批判

  日報:你數次提到教育改革的公平問題,高考表面上解決了一個公平問題,是維系社會階層流動的制度設計。實際上,地區性差異太大,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又過度集中在大城市,何以做到公平,政府又何以作為?

  楊東平:城鄉普通教育的差異是基本國情,消除差別是個長遠的目標,沒有短期辦法。我們現在主要解決的是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公平問題,政府當然可以有所為。比如,政府增設了西部農村招生計劃,招收農村定向生,去年招了1萬,今年招了3萬,農村學生進入211學校的比例就會大幅度提高。

  從普及義務教育開始提高質量,這當然是漫長的過程,差距不是幾十年可以改變的,但大規模的教育資源配置必然是政府行為。三中全會有個破題,有人提出一個新概念:義務教育是否應該由國家統籌?它一開始放在縣,后來逐漸加強省級統籌,但偏僻地方的省級財政也難以為繼。如果把民族邊緣地區的義務教育納入國家保障,地區的教育質量將有所改善。但這得算算賬,得花多少錢。有人認為需要幾千個億,而目前國家已經有這個能力。

  日報:你批評超級中學的模式,認為它妨礙的正是教育的公平原則。

  楊東平:《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要一視同仁,以保障公平為主,不允許開設重點學校、重點班。正是一批變相重點學校的出現,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差距非常大。某些示范學校,究竟示范了什么、實驗了什么,如果是不擇手段以獲取優秀生源為自己貼金,那么有什么存在意義?

  超級中學惡化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競爭,它從小學生開始選拔,破壞了義務教育的正常秩序。這很可悲,我們普及了九年義務制教育,教育資源也越發豐富,高考錄取率平均達到了75%,但是小學生的負擔卻越來越重,這是違背常識的。

  日報:各種課外輔導班盛行,形成一條巨大的產業鏈,教育的商品化是否也是導致學生不堪重負的罪魁禍首?

  楊東平:我對輔導班沒有很大的批評,因為它完全是寄生的,是擇校帶來的需求。如果學校很均衡,家長沒有這個需求,它自然就消失了。北京小升初有一段時間要看鋼琴考級,現在鋼琴考級取消,相關輔導班馬上降溫。現在好學校選拔時看重英文和數學,相關培訓學校自然活躍。

  “在家上學”

  日報:有一種說法,東亞文化是一種競爭型文化,無形中加重了家長和學生橫向比較的壓力,“學業壓力”這一點在日本、韓國概莫能外。

  楊東平:我們以前都覺得“概莫能外”,是時候澄清了。12月8日,OECD組織全球同步發布PISA2012測試結果,測試對象是各國15歲的學生,上海在學業上毫無懸念地蟬聯第一。此外,上海還獲得了另一個世界第一:課業負擔最重。上海學生每周作業時間平均為13.8小時,日本和韓國學生的課外作業時間每周只有3.8小時,是上海的四分之一,澳門和香港地區是6小時,是上海的二分之一。

  我們過去說東亞國家有科舉教育傳統,父母望子成龍,現在證明韓國、日本還是不一樣的。韓國治理名門學校,而日本倡導教育平等化、正常化,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如果上海學生的課業負擔降到PISA的平均值上下,學業成績達到第三、第四、第五,從而使學生的健康狀況、人格養成有更多的進步,豈不更有價值?

  日報:所以,教育的去功利化是可以從制度上完成的。

  楊東平:教育是可以改變的,教育不是無解的。中國的發展到了這個階段,義務教育普及了,高等教育普及了,沒有必要搞得如此慘烈。關鍵則是需要政府作為,比如山西晉中、成都、杭州的小升初擇校競爭就被大幅度遏制了。如果國家將名校的招生名額一半以上下放到普通初中,小升初的競爭將會降溫。

  日報:面對惡劣的教育競爭,一些中國的家長也開始嘗試讓孩子“在家上學”。你認為“在家上學”僅僅是個案例,還是可以推廣的模式?

  楊東平:“在家上學”是一個新生長的教育形式,走在國際教育改革的潮流,是對工業化學校的改變。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有教育能力的家長不再滿意千篇一律的劣質教育方式。美國、中國臺灣地區已經通過立法、修法,使之合法化。以美國為例,中小學階段在家上學的學生比例是3%~4%,每年的增長率是20%。

  在美國,一個家庭因為有全職太太、三個小孩,自然構成一個教育環境。中國“在家上學”則走向“十幾個小孩”的微型學校模式。它的教育質量肯定好很多,是真正的小班教學,也沒有起早貪黑,美國“在家上學”的學生是常春藤大學的首選。

  這個模式唯一令人擔心的是學生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在美國,學生的社會化過程得到了很多NGO的支持,它們配套了社會性的資源系統,組織郊游、體育比賽等,創造了集體活動的條件,避免學生人格養成的不足。這都是技術問題,可以解決。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對于不久前PISA測試引發的討論,楊東平認為,如果上海學生的課業負擔降到PISA的平均值上下,而學業成績居于第三、第四、第五,從而使學生的健康狀況、人格養成有更多的進步,則將更有價值。

  作者:徐佳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