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永遠做好變革準備
2014年01月03日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楊陽/文 “正所謂:伏久者,飛必高。”2013年初,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公司年會上發表以“相信技術的力量”為主旨的主題演講時,外界正流傳著質疑百度移動互聯網轉型緩慢的聲音。
一年后,這位一向以理性、務實著稱的CEO超越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重新成為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富有的人。在艾瑞咨詢分析師張希看來,百度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的快速擴張和在桌面搜索市場的優勢地位,推動股價過去半年上漲了69%。雖然對2013年百度的成績李彥宏從未在公開場合有過評價,但如今似乎一切都在預示一個事實:一年時間,李彥宏已經干脆爽利地打造出了一個狼性的百度。
進擊的變革者
“我聽說恐龍腳上踩到一個石頭,幾個小時以后他的腦子才能夠反應過來,這樣不管你長到多大,你都會滅絕。而我們不能做恐龍,我們要做一個強者。”這是2012年底李彥宏給全公司的內部郵件《改變,從你我開始》中的一段話。
面對洶涌的互聯網移動化趨勢,百度再一次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這一次,45歲的李彥宏又一次選擇了成為新趨勢的進擊者。
不管是對91無線、糯米網、PPS等的并購大手筆,還是年初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百度世界推出輕應用……這一年的百度,快速的進擊變革,節奏感十足的動作如諸葛連弩,讓外界應接不暇,最終資本市場以股價不斷創出新高,給李彥宏的變革投了信任票。
李彥宏并非沒有取舍。面對移動大潮的洶涌澎湃以及外界對百度在移動端沒有殺手級地位的評價,盡管新浪微博非?;馃?、搜狗出嫁甚囂塵上,但百度最終仍然沒有收入囊中。對李彥宏而言,百度的“進攻”并非一味蠻干,其核心戰略是移動分發,搶占入口,要讓移動端的生態更為健康繁榮。
一方面,百度收購或投資可穩固入口地位和渠道能力的業務,比如并購91無線。一方面,在移動端形成齊頭并進的多個產品群,深耕移動搜索技術,比如App搜索、語音搜索、視頻搜索、LBS搜索、輕應用等。
2013年底,百度一共有14款移動產品用戶數過億,“億級俱樂部”成員不斷在增加。其中,手機百度客戶端用戶突破4億。與微信在騰訊的一枝獨秀不同,百度不同形態的產品勢均力敵,在移動端初步形成了移動搜索、應用分發、LBS和移動視頻四大入口。
這一切,讓人不禁想起年輕時的李彥宏,2001年百度全部的收入都來自給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技術服務,33歲的李彥宏寧可背水一戰:“不讓百度做獨立搜索引擎,那就別干了!”2005年,37歲的李彥宏甚至沒聽收購的谷歌CEO施密特出價就直接拒絕,“我們上市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
“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處在變化最莫測的行業,技術的變革,資本的無情流動,消費者面對越發多元化選擇時的不穩定,都讓我們這家年輕的公司終日乾乾,如履薄冰。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身處這樣一個不確定的年代,我們仍然是一家心中有著遠大理想的——小公司。”或許這封8年前的內部郵件正是李彥宏心中所想的真實寫照。
永遠重視年輕人
2013年12月3日,百度明星產品百度貼吧迎來了自己的“十歲生日”,一向很少出席公開活動的李彥宏以神秘貼吧吧友的身份意外“空降”,和數千吧友分享自己對貼吧的感情。
業界曾有人回憶過歷史上李彥宏首次對外宣傳貼吧的場景:“在北大讀大一的時候,李彥宏去做過一次講座,那時候的百度是一家明星企業,但也遠沒有后來如日中天。李當天穿條牛仔褲,一件簡單的T恤,講著講著就坐到了教室第一排的桌子上。當時他在描述一款還不那么清晰的產品,像BBS又不是,有很多功能,卻沒有一個現成的詞匯形容。后來過了很長時間我們才知道那是百度貼吧。我還記得的另一個細節是一位理科生提了一個技術問題,李花了大量的時間從技術上做了解答。我其實完全聽不懂他們的對話,只知道雙方都很認真,眼睛里閃著光。”
十年之后,當李彥宏回憶起曾經的歲月,也不禁感慨自己在做貼吧的時候正處在30多歲的事業黃金期,到今天相信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做出更好的產品、構建更好的互聯網,“貼吧最好的時代還沒有來臨,我保證大家會更加喜歡未來的貼吧”。
2013年7月,李彥宏提拔了百度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李明遠,剛剛好29歲,李明遠此前為百度移動-云事業部總經理(執行總監級別),晉升之后仍然負責百度移動業務。實際上,正是李彥宏一直強調的管理機制,在百度歷次變革中,發揮了強大的生命力,即“招最優秀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后結果,讓優秀的人脫穎而出”。“
我一直認為,作為管理者最需要去認真思考的是人,而如何讓優秀的人脫穎而出,也是我最近一兩年經常思考的問題。百度每年會有大量非常優秀、非常有潛力的畢業生被吸納進來,如何讓這些人被識別出來,給予他們最快速便捷的成長通道。”談及用人機制,李彥宏如是說。
無論是百度最高獎、編程馬拉松,在李彥宏看來,互聯網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我們關注年輕人,也希望他們獲得展示才華的機會,成功脫穎而出。”2013年百度世界上,李彥宏首次推出了輕應用模式,把移動搜索海量的長尾需求分發給年輕的開發者們。百度有這個能力,從2010年到現在,短短3年時間里,百度的移動搜索流量迅猛增長,增幅超過了16倍,開發者在接入輕應用這個開放平臺后,除了能獲得大量分發和用戶以外,還能借助百度的強大技術支撐,贏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李彥宏對年輕人的重視也同樣在百度投資領域得到了體現。8月14日,李彥宏親赴福州與網龍公司簽署收購91無線的最終協議。對于創業者而言,10萬元人民幣起步的91手機助手,最終賣出19億美元,無疑給中國互聯網創業者夢想的高度打開了空間。未來大公司與創業者不再只是圍剿與躲避,而是認可與共生共存。
2013年百度新的發展路徑是:讓收購回來的子公司獨立發展上市——這一發展模式已經在“去哪兒”身上被證明成功,且即將于視頻子公司愛奇藝身上成功再現。而如果不把眼光局限于2014年,或許我們會看到李彥宏的中間頁戰略對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影響,會比今天所顯現出來的更為巨大。
對話李彥宏
經濟觀察報:在百度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你覺得自己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李彥宏:百度的創業過程到今天為止已經快14年了,在這中間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幾乎每年,甚至每隔幾個月,我都有一種感覺,我真的做不下去了,如果這道坎兒邁不過去的話,百度就要死了,這樣的挑戰是我從未遇到過的。
經濟觀察報: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怎么辦?
李彥宏:每當這時,面對各種問題,我都會告誡自己要back to the basic(回歸原點)。相比美國公司有著成熟的職業經理人體系,在中國,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基本上都是創始人在做CEO。一個企業無論大小,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困難,但只要感覺自己心中理想尚存,就會推動你去努力克服這些困難。其實,當你邁出了那一步,你會發現這件事情其實也沒有你想象得這么難。整個過程中,你有超出旁人的付出,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因此就會產生成就感,從中獲得的成長是十分寶貴的。
經濟觀察報:作為一名管理者,你覺得自己最經常思考的問題是什么?
李彥宏:我一直認為,作為管理者最需要去認真思考的是人,而如何讓優秀的人脫穎而出,也是我最近一兩年經常思考的問題。百度每年會有大量非常優秀、非常有潛力的畢業生被吸納進來,如何讓這些人被識別出來,給予他們最快速便捷的成長通道,我在上面費盡了腦筋。
經濟觀察報:百度有哪些具體的人才培養機制?
李彥宏:設立百度最高獎就是這樣一種激勵機制,以100萬美金獎勵一個小于10人、不包括總監級別的小團隊,而他們做出的項目必須足夠重要且結果遠超預期。還有百度每個季度都會舉辦編程馬拉松,可以聚集上千名工程師,在24小時內不限方向、做自己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設計方案。我會去看他們做的項目展示,如果發現創意足夠好,我會派相關人員跟進,讓它們真正融入百度的產品、技術中,真正走向市場。作為一個近2萬人的公司CEO,管理對我來說,它的本質不是一個人完成一個理想,而更多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個理想,每每想到這一點,我都會感到很幸福,而且充滿了動力。
經濟觀察報:如果你寫回憶錄,你覺得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李彥宏:如果要說人生最大的成就感,那就是創立了百度。我是做研發技術出身的,做百度的初衷是為了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直到現在,這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互聯網,在搜索引擎,在百度出現之前,獲取信息是非常復雜和困難的一件事。過去,人和信息的距離是非常不平等的,邊遠山區的農民和大學教授獲取信息的能力實在是相差太大了。但是有了互聯網,所有人在信息面前,至少在百度搜索面前是完全平等的,我們看到的東西是相同的,且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馬上看到。所以說這樣徹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非常有意義。
經濟觀察報:百度今天的價值應該已經不單純是獲取信息這么簡單了吧?
李彥宏:更讓我自豪的一點是,百度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一家單純追求自身發展的公司,它的使命連接到了更廣闊的范疇——社會的幸福和進步。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我們將繼續和廣大用戶、企業客戶們一起,擁抱每一點變化、創新,堅持使命,不忘初衷,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經濟觀察報:如果你有機會重新來一遍,你會做出哪些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