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肖武男:國家軟實力核心是文化
2014-01-15
肖武男:國家軟實力核心是文化

2014-01-15  來源:慈傳媒 中國慈善家 作者:畢維尹

  回顧過去,中國一直重視國家軟實力,投了很多錢,卻沒達到相應的效果。軟實力體現得最好的是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的劃分”,派醫療隊援助非洲、修建鐵路等等。那是經濟援助,實際上是國際主義,確定了中國在世界的政治光譜、國家角色和價值基礎。還有在朝鮮戰爭、越戰、非洲問題上,也體現了自己的軟實力。對于這段歷史,人們有褒有貶,那時候中國并不富裕,勒緊褲腰帶去支持世界革命。我們常在國外的人知道,中國的國家形象在那時候是最好的。我個人認為,那個時候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輸出革命,三個世界的劃分。

  國家軟實力是很具體的體現,比如,現在中國的護照在世界上并不好用,外交部部長王毅說了一句話很到位,“要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含金量’”。

  改革開放后,中國也進行過很多國家軟實力建設,包括孔子學院、奧運、世博、廣州亞運會、大運會。但是,今天國家軟實力的建設,比較局限于用另外一個表達—國家形象建設。這實際上是從對外宣傳的角度,把國家軟實力和國家形象建設連在一起。

  國家軟實力離不開價值觀

  多年來,國家軟實力建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進步空間。這個進步怎么取得?國家軟實力離不開價值觀。我印象非常深的是,2005年文化部第一次帶了五個劇目到林肯藝術中心,北京人藝一定要帶老舍的《茶館》,認為它是國家的經典。但很多美國人看完后沒明白。美國人講的是正義、善良、和平,這些普世價值的東西,他們沒有新舊社會的概念。因此他們想不通—不就是換屆總統嘛,怎么這屆總統就認為那屆是萬惡的呢?

  當初選擇的所有劇目,第一展示的是我們判斷價值的標準,第二重點表現的是藝術形式。西方人認為藝術形式沒有高低,最重要的是你所反映的價值觀。可見我們在對外宣傳上,一直輕價值觀,重文化形式。

  張藝謀搞的文化符號,比如大紅燈籠,滿足的是西方人的好奇心理。這就像我們到煙袋斜街,看到一個鼻煙壺,你不是喜歡,只是好奇。所以我們把外國人因為文化差異而對中國文化的某種接受定義為喜歡,這是錯誤的。再回想李安,他的《喜宴》《推手》《飲食男女》,講的全都是東方人的人性、家庭理念和人生理念,這些是西方人喜歡看的。中國人為什么拍不了國際題材的電影,因為我們不了解需要用價值觀進行溝通。

  《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沒法走出去,因為外國人很難想象,殺南霸天可以不經過法律程序,白毛女可以借錢不還,所以我們的作品走出去時,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宣傳的價值觀西方人理解不了。價值觀分兩類,一類是人類共同認定的,比如善良、美、勤勞、正義,另一類是政治上的,比如西方的三權分立、民主化。讓西方看得懂,達到效果,首先要懂得宣傳的是什么,這一點很重要。

  2003年,我們去參加日本名古屋世博會,偌大一個中國館,搞了一個像夜總會一樣的偽女子十二樂坊,然后全是浙江小商品交易柜臺。二樓整個墻都是龍,陰森森的。我們對龍的表達有問題,沒能借機扭轉西方人對龍的負面印象。中國館旁邊是印度館,里面用英文寫著“印度—一個古老國家對世界哲學的貢獻”,而日本所有館都在講環保,叫“愛知縣,愛地球”(愛知縣是名古屋所在地)。

  到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海倒退到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看事情的層次太低了—中國8億農民會怎么想呢?所以實際上,國家軟實力是價值觀的問題。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出路

  《亞洲周刊》總編邱立本說過一句話,“中國是有文化沒文明,西方是有文明沒文化”。我們說的文明,更多是聚焦在個人的教養、社會公共意識和法制意識。為什么今天我們講公共外交,就是強調人民之間的交流?國家是抽象的,國家形象全體現在人身上。作為中國人,你要走出去傳播你的價值觀,首先要有文明的方式。很多中國人把衛生間搞得很臟,說話聲音很大,走路不看人,何談文化?一些人經常說中國文化很偉大,要征服西方,但自身文明禮貌都不夠,何來征服?

  英國帶向世界的,首先是紳士風度,使它成為全球文明準則。第二是很具象的英式紅茶、下午茶、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中華文化走到世界上,有什么是代表我們的?今天講中國文化有點空,文化要有載體。

  法蘭西在世界的體現是酒、美食、服裝和創意,韓國有全世界都知道的韓國泡菜。中國泡菜歷史那么長,但沒人知道;韓醫來自中醫,但人家打向了世界。我們有時候批評韓國剽竊,我覺得沒有道理,是我們自己缺乏傳承和創新,也缺乏國際觀。這就說明我們選擇傳播軟實力的載體不夠。

  軟實力最核心的是我們的文化特點。中國文化是什么,現在很多人沒講清楚。我們過去一說到中國文化,第一是“悠久”,我覺得不對。我們能真憑實據展現給世界的,就是3500年左右的歷史,其他的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畢竟都是演繹的,拿不出證據。中華文明是在人類文明的第二個階段產生,第一階段是古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巴比倫文明、瑪雅文明。我們對中華文明強調悠久,有點站不住腳。你去大英博物館,講解人類文明的開始,沒有提及中國文明。

  提到中國文化第二講“燦爛”,也對也不對。相比文藝復興時期,宋代的GDP、人口總數最多,這一定是我們燦爛文明帶來的繁榮,但是,中華文明缺乏對當代世界的貢獻。我們今天的每一樣東西,幾乎都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小到交通規則,大到現代科技和藝術。所以,文化的燦爛是要對今天人類的生活方式有貢獻。

  中國的文化是看不見的,到了故宮才發現很多都是后來翻新的。在羅馬的大街上,上千年的東西太多了,中國現在明清早期的建筑都沒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中國,是一個現代的中國,是跟過去文化沒有關系的中國。

  我個人研究發現,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有兩個。第一,中國文化是說給未來人類聽的,中國人創造了一個非常大的哲學理念,就是平衡理論。中國一切是中道、中庸,西方是建立在二元基礎上,非黑即白。中國講平衡,今天人類出現的所有問題就是平衡問題—人與自然的平衡出了問題、人與人的平衡出了問題、內心與身體的平衡出了問題。

  西方所有哲學理念在于征服、創造、創新。今天喬布斯搞的是創新。2008年金融危機,所有刺激經濟的計劃都是刺激需求,但實際上不是需求問題,是人的需求過度,帶來自然和環境的破壞。為什么有占領華爾街運動?大家發現西方資本主義確實把人的需求無限膨脹放大,最后經濟走向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不平衡,才導致了金融危機,反過來,治理經濟危機的手段又是繼續刺激需求。這是不對的。

  宋代以后,中國沒有發展科技,也沒發展經濟學,中國的“和”字,“禾”代表大地的供給,“口”代表我們的需求,只有大地的供給和我們的需求達到平衡的時候,才能走向和平。科技和經濟學是不斷拉動需求,所以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把需求降下來。我覺得中華文明第一個偉大的發現,就是發現了平衡理論。

  中華文明第二個偉大的發現是,中國文化的一切建立在心性基礎上,認為一切外在變化都不重要,佛教講“降伏其心”,心學,包括今天的心靈修煉,只要全世界走這條路,一定要走到中華文明上,我認為,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出路。

  西方主流社會有三大標志:會不會說幾句中文,家里有沒有中國的古董,是不是信佛教。我指的都是像洛克菲勒這樣上百億資產的家族,沙特的王室就是信佛教的。我認為,中華文明是為當下服務的文明。

  所以回到軟實力來講,我們把軟實力的問題、出路、構建軟實力的中華文化搞明白,這樣一步步去做才有意義。

  (本文由中國慈善家記者畢維尹采訪整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