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高鐵基本成網,鐵路客票相對緊張的狀況主要出現在春運、暑運和黃金周等客流高峰期,而最緊張的時候非“春運”莫屬了。雖然離2015年“春運”尚有2個多月時間,但鐵路部門已開始進入“春運模式”了。鐵路部門宣布將延長車票預售期,提前售票時間從30天到60天不等。這對于一早就能確定春節回家時間的旅客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延長客票預售期后,旅客不僅可以提前購買春運客流高峰期的去程車票,還可以提前買到返程車票,一次性解決往返問題,而且由此還可以把售票的高峰期和乘降的高峰期錯開。另外,延長客票預售期可以使廣大旅客能夠提前了解鐵路運力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妥善安排行程。
但車票預售期延長后,民眾出行是否就會更加順暢呢?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老大難問題是否就能得到解決呢?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但是在總運力沒有增加的基礎上,單純靠延長預售期對“一票難求”的春運起到的作用估計也是“杯水車薪”。而對于“春運”大軍—返鄉務工人員往年遭遇到“買票難”的問題,鐵路部門也只是說將在2015年1月上中旬,使用臨客列車票票額以及學生票的剩余票額,用來辦理務工人員團體往返票,同時進一步增開臨客。顯然,務工人員“買票難”問題目前仍難得到很好解決。
當然,要破解春運“一票難求”這個老大難問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僅靠延長火車票的預售期來實現,那也不現實。而要真正破解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難題,還是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全方位系統協調的治理方式,一方面交通部門要統籌好春運期間的運力資源,合理調配增加運力,科學編制運輸方案,做到多種運輸方式優勢互補、無縫對接,變競爭為協作,發揮最大作用。
另一方面通過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調整假期時間,避免出現中心城市間集中放假,做好疏導分散探親流、學生流,避免集中扎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好返鄉務工人員買票過程碰到的各種現實難題。唯有這樣,才能滿足大眾出行需求,春運“一票難求”才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