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11月29日下午,e農計劃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校園舉行了“可持續的公益——e農計劃新聞發布會”,100多位中歐校友、知名顧問、縣域政府代表、戰略合作機構代表出席。
以商業滋養公益的e農計劃
發布會開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計學教授、副教務長許定波代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領導致辭,e農計劃理事長鄧飛發表主題演講“我的e農夢”。
作為知名公益人,鄧飛發起了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微博打拐、暖流計劃等八個項目。三年來,一共籌集超過1.5億元,直接服務超過100萬名孩子,也拿到中國公益幾乎所有重大獎項。但也面臨天花板:一,每天需要投入近20萬元,難以為繼。二,公益服務永遠不能取代父母的照顧。
2013年10月起,100多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校友們共同發起e農計劃,嘗試用經濟的方法來幫助鄉村自我造血,用移動互聯網幫鄉村賣農產品做旅游,增加農民收入,推動三農升級,探索實現農民利益和縣域經濟最大化的鄉村扶貧新模式。
e農計劃合作縣市共有16個,這些縣市雖然貧困,但擁有城市居民夢寐以求的潔凈的空氣、水、食材和原生態環境。依托合作縣市,e農計劃開發了上百種農產品,面向八個公益項目累計的 120萬名捐贈人等無數信任我們的人銷售推廣。
e農計劃項目7位執行理事和5位監事集體亮相環節結束后,副理事長周勇和監事會主席宋傳杰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可持續的e農計劃》和《高效透明的e農計劃》。
通力合作的e農戰斗序列
在e農計劃顧問聘請環節,理事長鄧飛與許定波、金錦萍、陳延平、楊團座談,并向三位顧問頒發聘書。
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合作的14個貧困縣成為e農計劃第一批戰略合作伙伴。它們有較大量的有機農產品,且有政府提供的基本的質量控制體系,渴望找到銷售出路。在接下來的戰略合作地方政府亮相環節,周勇與云南省臨滄市趙子杰、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李振林、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縣錢成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金勇、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王波、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人民政府范明師等6位政府領導座談,并向6個地方合作政府頒發水晶牌。
e農計劃戰略合作機構亮相環節,由中歐發起人畢欣、方明、徐鵬、胡益華、黃冰峰向廣西電視臺衛星頻道、廣州極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南開日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金馬易合品牌咨詢有限公司、江蘇藍火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五個戰略合作伙伴授牌。
一顆核桃樹,連接城市與鄉村的幸福
“我的核桃樹 ”是發布會的亮點,e農計劃聯合發起人之一湯浩講述漾濞鄉村兒童四洪與爺爺的故事。
“去年,大病醫保團隊從云南大山里帶出四洪這個孩子,父親失聯母親改嫁,和爺爺生活,身患先天性心臟病,不手術活不到20歲。今年,我們幫助四洪手術后,并通過e農計劃幫助他的爺爺賣核桃,建立穩定生活,恢復一個家庭的歡笑”,鄧飛再演講中介紹到。
湯浩最開始購買核桃的想法很簡單,“買些核桃,支持下需要幫助的人。”湯浩最開始認為自己是個付出者,但當他收到核桃的時候,比較意外,一是核桃很好,家人都愛吃,而且他發現通過一棵核桃樹和一個孩子、一個家庭有了情誼。”
周勇認為,在e農計劃連接的兩端,捐資者和受助者作為城市和鄉村優質資源的代表,通過相互地付出、交換和互動,實現自身的價值。
“帶著自家的孩子深入鄉村,一起幫助鄉村建立能力,收獲成就和快樂。幫助中歐二代、三代培養仁愛、共情與領導力。每一個發起人及其家庭將成為e農計劃開發的鄉村優質資源的主要受益者,享受優質生態的稀缺資源”,鄧飛認為這是e農計劃的價值之一。
在受助者一端,鄉村孩子除了吃飽穿暖,生活學習無憂,可以逐步實現擁有父母的愛與陪伴,身受了民間社會哺育的他們,未來將擁有更舒展的身段,植入愛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