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周里,一場反對校園性侵害的革命(The Revolution Against Campus Sexual Assault)席卷了美國各大高校。“支持性暴力受害者全國行動日” (“Carry That Weight National Day of Action”) 也因此成立。為表達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支持,學生們搬出床墊,簽名,扛起床墊在校園游行,并拍照上傳到“Carry That Weight”活動的官網。與此同時,這些高校里的社團也在積極動員和組織,為10月29日全國行動日的大集會做準備。
“扛床墊” (Carry That Weight Together)是此次行動的標志,它源于校園性侵案受害者Emma Sulkowicz扛著床墊上學的行為藝術。Emma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本科生,2013年4月18日,她在自己的宿舍里被一名男同學強奸;然而學校管理層 卻一直推脫包庇兇手,對她開除兇手的要求不予理會。
因無法忍受不得不繼續與兇手同處課堂和校園,Emma開始了四處拖著床墊的校園生活,以示對兇手和學校管理層的抗議。她說,只要兇手一天還在這個校園,自己就要一直帶著床墊上課、吃飯、活動。
2014 年7月12日,紐約《時代周刊》整版報道了發生在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 的一起校園性侵案。文章同時揭露了美國高校性侵案頻發的事實,以及管理層已成慣例的姑息縱容處理。這些性侵案多發生在學校的聯誼活動之后,受害者往往是大一新入學的女生。
性侵案件發生后,為逃避責任,學校管理層一般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將責任歸結到受害女生身上。這些女生往往也因為得不到支持,以及害怕社會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污名,最終選擇沉默。
也許是因為校園性侵太猖獗,也許是因為美國高校的女生已經發生變化,Emma Sulkowicz不懼污名公開抗議性侵害的舉動,很快產生了很大反響,得到許多高校學生的響應。正如《紐約雜志》對Emma Sulkowicz事件的報道中所說: “僅僅幾年前,就連公布自己的性侵受害者身份和真實姓名,對一個常春藤盟校的學生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說到處拖著一個床墊來吸引關注了。美國人還 在以為,性侵受害者需要的、想要的,是在媒體報道中隱瞞自己的身份。然而,今天的女生,已經大不一樣了。”和Emma一樣,打破沉默,尋求正義,成為她們 鮮明的訴求。
兩周前,當我得知一場全國性的運動正在醞釀時,非常激動。上過社會運動課加上親身感受到學校的官僚化,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 我對一切有組織的尋求正義的社會行動,都充滿熱情。10月29日到來了,忙于學業的我,偶然在學院大廳看到布滿簽名的床墊和紅絲帶時,一時興奮到大腦短 路。之前的活動公告呼吁說,希望大家在這一天搬來床墊,或者如果太沉可以用枕頭代替。
四點鐘,我和學院一行帶著枕頭的女孩奔向了學校廣場。這時活動已經開始,幾十張床墊在學校廣場的臺階上下排開,有組織的各色學生在打著節拍唱著歌。女生男生,white and people of color (實在不想翻譯成:有色人種….),混雜在一起,一起有節奏地喊著押韻的口號:“Rape culture is contagious! Come on, President Bo! Be courageous! ”、(強奸文化會傳染,博林格校長,勇敢點!)人群中,三個醒目的大標語立在中間:No Red Tap (對官僚文化說不),Hold Columbia Accountable (向哥大問責),“Carry That Weight”(承擔我們的責任)。
集會接著進入 了演講階段,首先發言的是組織者之一,巴納德女子學院大四的學生。她說:“沒有任何一個受害者應該獨自承擔傷害! 今天,超過130所學校,30個州,5個國家(加拿大、新加坡、英國等)的人們站在一起,支持受害者,分擔痛楚和責任。這次集會絕不僅是關于哥大的性侵問 題。性侵害在每—個—地—方—都在發生!每一個性別、種族、階層及其他身份的人們中,都有人在遭受性侵害和家庭暴力;五分之一的女性在大學期間被性侵! 我們必須站在一起,共同承擔,結束這暴力。我今年大四,明年春天,就會從這里畢業。我多希望,在我離開這里之前,能親眼看到這個校園變得安全。”
從到達演講現場,我就一直激動到有些發抖,因為作為在中國大陸成長和學習的年輕人,我沒有親身體驗過任何基于正義訴求的集會抗爭。到第二名演講者,也就是本次集會的主持人,一個帶著傷痛卻充滿力量的女孩演講時,我早已經抑制不住,眼淚不斷地涌出來。
我想到這個學期,我最終決定轉去做女性就業和收入的論文題目;想到導師對我說:I know women's issue is close to your heart;想到前段時間國內多名大學女生遇害,想到廈大被吳春明騷擾的那些屈辱的學生,想到人們對性暴力受害者的冷言和污名,想到我們還在用專制維穩邏 輯評價社會行動/運動,想到我那些在中國孤單卻勇敢上街的伙伴,當親自置身于一場具有共識的行動,我真的太感動。是的,是這種在意識和理念上的共識,這種 我在中國無法想見的共識,以及這種行動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在那一刻,幸福到流淚不止。
之后,三名校園性侵害的受害者,一名親密關系暴力受害者,多名女權活動家、社會運動人士、巴納德學院性別研究的一名教授,還有一名來自巴勒斯坦的男生分別做了演講。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由陰冷變為小雨,開始非常寒冷。但是,人群絲毫沒有減少。
她們說的話里,有痛楚,有分析,有控訴,有號召,每一字句里體現出的覺悟、智慧和力量,都讓人動容。雖然有一名男生發言,但我仍然刻意選擇用“她們”,因為這場運動是關于“她們”,由”她們“發起,由”她們“領導,主要由”她們“參與。
期間,我再一次多次落淚,好像是被激發了相似的遭遇。其實,我從未經歷過任何形式或程度的性暴力。在這樣一個場合,你不需要與她們有一樣的遭遇,就會和她們 站在一起。這場運動,叫”Carry The Weight“, 它的直接意思是:幫Emma們抬起床墊,因為床墊太沉,她們的遭遇太孤獨太痛苦。她們不應該獨自承受這些。
Carry The Weight的寓意是”分擔”、“承擔應有的責任”。Rape Culture以及姑息罪犯的“傳統”,是社會的問題,文化的問題,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這場運動是關于受害者,卻絕不只關乎脆弱。相反,它是有關力量, 有關決心,有關勇氣,有關樂觀,它志在促成改變。
正如其中一位演講者所說: “當談到終止性暴力,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不可能;我們花太多精力去想如何在糟糕的現狀中生活,卻從不去想沒有暴力的生活會是什么樣,以及如何到達那里;社會 行動者是遠瞻的人,他們構筑藍圖,向那里努力;請大家看看你們的左邊,看到了什么?是不是有很多人?再看看你們的右邊,是不是也有很多人?相信我,有一 天,終止性別暴力的,正會是站在這個廣場上的這些人。”
她號召在場的每一個人,向周圍的人講述今天發生在這里的一切。紐約市著名的社會活 動組織者,一名不用擴音器就能震撼全場的黑人女性說:你們腳下的這個廣場,是多次社會運動的發生地,人權運動、選舉權運動、反越戰運動、女權主義運動,讓 我們在這里一起,繼續這場終止性暴力的運動!
巴納德女子學院的一名教授說,"今天我來到這里,是因為被你們的勇氣和智慧感動,是為了表達滿腔的支持。學校在這件事上做的非常糟糕,我們志在促成改變。我們聽膩了"有事請盡管向學校反映,向任何一個部門或工作人員都可以傾訴"的官話。這種方法 行不通,也不會有用!我們要的是專門的機構和組織,專門處理性侵害案件和受害者的訴求!"
最后是這次運動的發起人、領導者Emma Sulkowciz直指行動要求的發言。她拿起話筒,對著學校管理層的辦公室,喊話。她不斷直接對校長喊話。她質問校長,為何對她的案件采取各種不合理的 處理;她說:親愛的博林格校長,請推動真正的改變;您出臺的一系列針對性侵害的方案,是在正確的方向上,但still stuck a lot (依然遜透了)!
她質問校長,為何性侵包括她在內的三名女生的男學生,仍然能逍遙校園之內?她質問院長,是什么樣的人類,才能把一個強奸犯的學業看的重于三名受害女生?她對校長宣告:“是時候讓我們的校園成為可以居住的地方了!我們都在看著你!做點實事吧,我們都在拭目以待!”
正在大家以為集會要結束之時,主持人高喊著:“這事還!沒!完!我們要博林格校長做出承諾,就!在!今!晚!請大家跟隨我們,這邊走!” 有組織的人群,舉起床墊,高喊著口號, 向校長辦公室/住所(President’s House, 小白宮)浩浩蕩蕩出發。他們有節奏的喊著:”What do we want? Justice! When do we want? Now! ” (我們要什么?正義!什么時候要?現在!)
人群在校長House樓下,示威、喊口號、喊出訴求。整個集會達到了高潮。
十多分鐘過去了,卻沒有人出來回應,組織者在一字一句喊出要求的措施后,將訴求貼在了大門上,然后離開。并沒有失落或沮喪。
但是,行動未完待續,Emma們當然沒指望這會是一日之功。她們有的是力氣,卷土重來。
如下是口號或者演講內容的節選:
1. Survivors were told speaking out is the problem not sexual abuse is the problem.
人們傳達給性侵受害者這樣的信息:性暴力不是問題,說出來才是。
2. It takes 6 people to make a mattress feel light, but to change the way sexual assault is handled on our campus it'll take all of us. -Emma
要六個人分擔,才會讓一個床墊感覺不那么沉重;改變性侵犯在這個校園的處理方式,卻需要所有人一起!
3. It's so easy to imagine the world as it's always been and not as it could be.
這世界是怎么樣的?很多人會說。但世界該是怎樣的?很少人會想。
4. There is an extremely problematic high tolerance for sexual assault. @Columbia help #carrythatweight
這個社會對性侵犯的容忍度,高到極有問題。哥倫比亞大學,請承擔起你的責任!
5. When a student is forced to face their abuser daily because university doesn't want to risk losing future endowment, that needs to change.
當一個學生,被迫每天面對性侵過自己的罪犯,僅僅因為學校不想冒失去捐贈的風險,這必須改變。
6. Time to take the conversation out of the dorm room and into the public realm because this issue affects all of us.
是時候把對話移出宿舍,放到公共空間來談論了; 因為這個問題影響到所有人!
7. You can help to correct the great injustice. All you have to do is hear their stories. -James
你可以幫助糾正這一巨大的不公。而你所需要做的,只去傾聽她們的故事。
8. This is sacred ground, where so many movements began. Women's movement, racial equality, it all started here. You're spurring a movement
這是一片神圣的廣場,它是許多運動開始的地方。女權運動,種族平等運動,全都始于這里。今天,你們大家正在發起一場新的運動!
9. No justice, no peace! 不予正義,休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