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在大眾眼中,普遍認為是一種娛樂工具;而這種娛樂工具卻進入了幼兒園的課堂上,讓年少懵懂的幼兒趁此機會,模仿大人打牌,的確有傷教育風雅,給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
關于麻將牌的來歷,“馮副園長說,麻將牌是學生家長家里不用了,送過來的。”家校共育,合力培養孩子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家長卻送來麻將牌,雖說是讓孩子當積木玩,也實屬不妥。既然家長想為學校貢獻點什么,也無可厚非,但也不一定要貢獻麻將牌。由此可見,如此家長在孩子眼里肯定是一個“麻將迷”,長期的耳濡目染,孩子在幼兒園一見了麻將就有模有樣地“上陣”也就不足不怪了。
麻將進入幼兒園的區域活動課,說明老師在準備活動材料時太過粗心。作為一所省級示范幼兒園的老師,想必師資都應該是相當專業的,老師應該事先考慮清楚什么活動材料適合幼兒的身心健康需要,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健康成長。
對此事跟拍的老師也有欠妥之處,當發現幼兒在模仿大人打牌時,作為一名老師的首要反應應該是立即制止,而不是先拍照再制止教育。幼兒娃娃由于年齡小、認知判斷能力差等特點,當發現他們有不妥的舉動時,應馬上阻止。例如,當發現幼兒正在做危險游戲時,如果作為老師的你是先拍照再勸阻的話,可能悲劇已經發生了。
當然,也有不少網友對此事表示理解,認為可能通過麻將識字等。識字的途徑方法千萬種,作為大人的我們又何必非要選擇此條路徑呢?另外,麻將的材質本身就十分堅硬,萬一幼兒在玩耍過程用麻將誤傷了對方或自己,那又該去責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