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透明指數FTI是一套綜合指標、權重、信息披露渠道、完整度等參數,以排行榜單為呈現形式的基金會透明標準評價系統。自2012年中基透明指數FTI上線以來,引領了中國基金會行業快步進入信息時代,FTI科學客觀地詮釋了“透明度”的涵義,樹立了行業可量化的透明度標準,全面實現了基金會透明度的提升和基金會管理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國基金會數量已超過4200家,捐贈收入約380億,公益支出約310億。2014年10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慈善事業措施,強化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增強慈善組織公信力,把慈善事業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
中基透明指數FTI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基金會行業整體透明度得分為49.45。
一方面,基金會整體透明度大幅提升,2014年12月 FTI平均得分為49.45,較2012年同期提升了14.06分。滿分基金會數量也從2012年同期17家增長到目前的96家,其中中國扶貧基金會、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南都基金會等15家基金會連續三年保持滿分并且排名全國第一。基金會整體合規率達到77%,較2012年同期37%的合規率翻了一番。善款流向信息完整度也逐年提高,由2012年度的79%提升到目前的93%。中基透明指數FTI推動基金會通過網絡渠道信息公開。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1637家基金會擁有官方網站,基金會官網覆蓋率從2012年的32%增加到2013年的45%。其中937家設立了項目信息查詢欄目,占比57.23%,較上年同期增長67%;555家設立了信息披露欄目,較上年同期增長133%。三年來,基金會官方網站的建設逐漸完善和規范。
另一方面,有33家基金會得分不足1分,基本處于失聯狀態,在指標體系中只披露了基金會地址,甚至有5家基金會無任何信息披露,得分為0。按照省級行政區劃所轄基金會透明度平均分排名,浙江、上海、北京基金會透明度名列前茅,江蘇、廣東基金會透明度較低。浙江省蟬聯第一,透明度最高。北京市基金會透明度進步最大,全國排名由第6上升為第2,得益于北京市民政局和基金會對行業透明和良好治理的高度重視。上海市名列第三,而且其所轄基金會在披露審計報告正文的同時,也披露了報告附注,成為行業典范。廣東省基金會透明度排名由原來的第13名下降為現在的第19名,透明度情況堪憂。江蘇省基金會透明度排名第21名,基金會透明度亟待提升。
據悉,2015年基金會行業自律和行業透明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基金會行業信息披露平臺,基金會中心網將推出第二代中基透明指數FTI,除披露基金會機構靜態信息外,開始系統地向社會動態披露公眾關心的熱門公益項目的善款流向信息,屆時包括免費午餐、冰桶挑戰、雅安地震、央視社區英雄等公益項目都將登陸第二代中基透明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