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上要有光”是平安星聯合新京報共同發起,中國扶貧基金會、騰訊樂捐平臺、新浪微公益、優酷等多家機構支持的公益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為缺電、照明不足的地區募集太陽能燈的方式,倡導安全環保的家庭生活方式,傳播防災減災的安全意識和理念,改善貧困地區的照明情況,希望以一盞燈佑得一家平安、以一盞燈點亮貧困家庭的希望。
領到太陽燈的歡喜
該項目的第一站選擇了云南魯甸地震災區,魯甸八寶小學的朱老師告訴我們:“魯甸災后通電情況仍不穩定,有時會出現連續停電幾天的情況”。得知八寶小學的很多學生都要步行往返共五六個小時的山路上學,尤其早上天尚未亮,多數學生是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走山路的,于是項目團隊決定跟隨一名學生共同走一次求學路。
我們選擇了一個8歲上一年級的小女孩濤濤,和這里其他的同學一樣,濤濤非常靦腆,不愛說話。她每天早晨4點半就要起床,5點出發往學校走。我們快到5點時趕到濤濤家,這時路上還是漆黑一片,如果沒有照明工具,我們恐怕無法安全走到她的家里。
濤濤家有三個獨立的不挨著的房間,一個是木板房搭起來的,像是個客廳,里面有一堆火,屋子里面很熗人,但是他們貌似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另兩個是“臥室”了,一個是濤濤和媽媽住的,還有一個是其他人住的,地震后房子倒了,這兩間臥室是用救災帳篷搭建的,正值深冬的天氣,帳篷里仍能感受到大風帶來的寒冷。到濤濤家時,正趕上她吃早飯,所謂早飯,就是爐火里烤著的幾個土豆(當地稱洋芋)。濤濤吃了一個洋芋后,我們就出發了。
濤濤的早飯
濤濤是沒有手電筒的,原因我們并沒有詢問,我想或許是由于災區通電不穩定、或許是對于這樣的家庭,電費和電池也是值得節省的開銷。地震后的山體結構平衡發生改變,造成了持續的毀壞,路上到處都是隨時可以滾下來的亂石頭,路面凹凸不平,走幾步就要扭一次腳的樣子,孩子們走得習慣了,倒也平穩。路上隨時會遇到從不同小路趕來的孩子,大家時而并肩走一段,時而各自以各自的速度趕路。
我注意到,前前后后雖然共遇到了幾十個孩子,但有手電筒的孩子不足十個。在與八寶小學朱老師的聊天中得知,已經有幾個孩子在漆黑的求學路上發生小事故,嚴重的已經骨折在家休養。我想或許貧窮還可以保得一家人知足和樂,但一場事故卻足以打擊任何家庭。
在路上,濤濤和我們講她的夢想是能好好讀書,將來可以考出去,離開這里。雖然沒說要去哪里,但是我看出來她對外面世界的渴望,還是讓我感到了心酸。每天都上學下學,上山下山,每天都走山路6個小時為的就是能讀書,將來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學校到家里10幾公里的路程就成了她實現夢想的距離。
談夢想
八寶小學不是一個孤立的獨特的小學,無論在龍門鄉還是其他地區的其他學校也存在同樣的情況,當求學變成實現夢想的機會時,距離已經變得渺小。這1萬米的夢想他們會實現嗎?
#上學路上要有光#項目已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支持下,在騰訊樂捐及新浪微公益平臺開通的渠道,一盞幾十元的太陽能燈,就能幫助解決貧困家庭的電費問題,護佑走山路的孩子們平安求學,為一個家庭點亮希望。
項目在新浪微博“微公益“平臺捐贈通道:
http://gongyi.weibo.com/218021
項目在騰訊“樂捐”平臺捐贈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