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行以國家和各級人民政府辦學為主,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為輔的義務教育的辦學體制。學校投資擴建到底要不要搞,如何搞?應該慎重研究,科學決策。包括經費的落實,基建對正常教學的影響等等,即使借款改擴建學校,也要考慮償還能力。而邳州市一些中學在沒有當地財政撥款的情況下,不顧實際,學校自籌資金盲目上馬,而且學校找老師擔保。無異于在綁架老師。不但使工程隊工人拿不到辛苦錢,老師和學生卻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有的學校正常水電都難以保證,老師也被卷入各種債務風波,生活遭受變故和打擊。教學秩序大受影響,教育質量必然就會出現下降。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考慮社會觀感。邳州這些學校如果真的為提高教育水平考慮改擴建,那有情可原。但實際上,這些學校進行改擴建,為的是搞評比達標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邳州要求各學校對照四級學校達標標準,擴大辦學標準。而那些學校校長為了追求政績,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甚至采取民間借貸的形式,債務纏身依然大興大建。有的還限時限期搞“七校共建”,像官湖高中,按要求放棄了原來的校區,搬到了新城區。可是沒等學校蓋好,當地主要領導調走,“七校共建”的任務也就作罷,留下了一棟棟爛尾樓,而且還留下了巨額的債務。
教育,本是傳道授業解惑,多些干凈、少些功利更符合教育的初衷,千萬不能被穿上“功利”的新衣。邳州一些學校大規模借債建設的沖動,關鍵還是學校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由于江蘇省教育部門規定評上四星級的學校可以提高收費標準,邳州一些學校就出現了利益沖動,加上政府部門的慫恿,使學校改擴建的過程明顯處于失控和盲目狀態。如:宿羊山高中幾年前進行擴建,如果評上四星級,不僅能顯示領導的政績,而且學生的收費標準可以翻倍。但由于學校沒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教學上,結果沒有評上,原本以為通過高收費償還債務的愿望落了個空,陷入了巨額債務無法償還的境地。這樣的教育發展模式,急功近利,毫無意義。
由些看來,邳州市當初鼓勵學校盲目進行改擴建,這種不當的決策,讓今天的學校、政府都陷入了被動。政府作為公立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決策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當初不盲目鼓勵這些學校改擴建,如果政府部門嚴格把關和審批,進行科學的論證,那么不至于有今天的結局。現在當務之急是要保障老師的正常生活,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政府部門不能一推了之,更不能繼續綁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