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
解決農民增收要有一個過程。外出打工是增收的手段之一,但同時就出現了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問題,而且這一問題還會較長時間地存在,公益參與領域很寬;特別困難的家庭在子女教育、養老等方面仍然需要濟助;農民脫貧就要提高人的素質,就要從教育上入手,現在村小學、教學點還存在諸多困難,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因病致貧是農民的一大苦惱,農村醫療條件的改善、大病的扶助也是要解決的課題;農民要提高現代農業技術知識、信息化知識同樣需要社會的幫助,等等。農民增收過程中困難和問題,都在公益范疇。
農村
農業建設新農村,留得鄉情鄉愁。環境保護在農村非常急迫,白色污染、衛生防疫、農藥安全等,有制度法規原因,也有環境意識問題,公益促進十分必要;鄉村文化建設,鄉規民約完善,移風易俗,鼎新時尚,這些都不能只是行政的管理和約束,需要公益性引導和介入;深化農村改革,不論是產業化示范基地試點還是農戶家庭農場,都會為公益發展提供了舞臺;農村的法治建設,立法就要普法,也需要眾多的社會組織、志愿者的公益關懷。
在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中,社會公益創投十分必要。不論是生物育種還是智能農業,乃至農機、化肥、農藥企業技術創新,公益性支持和實驗,既能緩解政府壓力,又能廣泛調動社會物力、財力、智力資源,也能促進公益向科技的延伸;農業生態治理。公益的示范模式,會推動污染治理、節水、防旱、退耕還草還林還濕、土地保護等。有的公益組織已取得了成功的實踐,公益組織在這些方面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