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開始,武漢市政府作出了每年為人民群眾辦好“十件實事”的承諾,至今年,這項舉措已是第十二個年頭,辦理實事達110件。2015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公開承諾“十件實事”,涵蓋出行、PM2.5、大病救助、校園安全、農村文體、買菜難、幸福創建、食品安全、養老和留守兒童。其中,30條公交專用道“疏堵”、淘汰7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兒童一次補貼達5萬元、300所中小學校安裝視頻系統、新建社區蔬菜便民店100家等,這些具體目標數據,既讓公眾看到了民生名單中實實在在的干貨,也充分彰顯了武漢市民生優先理念和推進實事“足額”落地的決心。
“十件實事”源自民意。城市發展、市民生活,武漢每天不一樣。這樣的不一樣,既有來自政府積極作為,促使城市面貌的竟進提質,也有城市發展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民生工作千頭萬緒,要在繁雜的服務項目中抓住重點,制定出“十件實事”,準確把握民意是關鍵。2015年,武漢市政府認真把握“十件實事”制定“前篇”,于去年底,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多個渠道開展“我向市府提建議”活動,廣泛征集市民建議。據官方統計,武漢市連續十二年的“十件實事”項目中均有來自市民的意見,提及率達90%以上。如此源于民意的實事才是市民真正需求和期待的。
“十件實事”能遂民愿。“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是政府民生工作的目標和要求。武漢市立足民愿,關注百姓衣食住行醫養扶各個基本面,通過“十件實事”列明政府全年工作目標,并進一步細化具體責任事項,量化實事開展成效考評標準,建立市民共參與同監督的驗收機制,以專項考評、年中考評、年底考評的多線考評機制。武漢市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十件實事”落地生花,讓市民感受“足斤足兩”的實惠。
武漢“十件實事”,包攬民生大事。百姓點題政府答,滿意不滿意要看政府答卷做的如何。民生之事無小事,“十件實事”非閑事,武漢市各級政府機關是民生試卷的“作答者”,全體黨員干部是參與者。廣大黨員干部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扎實推進“十件實事”做全做好,共同努力,將“十件實事”辦成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