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臺揚帆助學慈善義工隊2014年年會上,負責人薛志偉談起一年里資助過的孩子,幾度落淚。
又到了一年的結尾,春節一天天近了。許多民間公益組織的年會也在這個時候陸續開展。與企業不同,與電視上看到的諸多慈善晚宴或晚會不同,草根公益組織的公益年會算得上“清湯寡水”。勸募也曾是他們的愿望,但更多時候還是做公益的人們在精神上的抱團取暖。
每到年終歲尾,也是煙臺揚帆助學服務隊隊長薛志偉最為忙碌的時候,為了服務隊長期資助的孩子們,她要趁著歲末籌集更多的捐助。除了邀請企業參加服務隊組織的年會,更多時候,她要帶著孩子去各家企業的年會上串門。
“需要的只是更多的寬容與信任。”對薛志偉來說,這種互串年會也如同平日里走訪困難孩子時的奔波一般,能有一個孩子獲得資助,便是她最大的欣慰。
薛志偉尚算幸運,在幾次串場年會上,都為幾個孩子尋求到了資助。團隊的年會聚餐也有了贊助。但對更多的草根公益組織來說,所謂年會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為參與公益活動的義工發個獎狀,開個茶話會籌劃一下來年的打算,一個個公益組織的年會便是這么度過的。年會的舉辦,只為讓更多人看見公益了解公益。
每到年末,記者也往往要受邀參加一些草根公益年會,每一場下來,聽到的總是滿滿的感謝。替孩子和受助家庭感謝,替團隊感謝,也替所有的愛心和支持感謝。
沒有團隊經費,能為困難人群提供多少幫助,不可預估。能否有一個愛心企業可以多資助幾個孩子,也在于努力的爭取。當公益信任的危機彌漫時,民間草根公益的路并不好走。團隊中一個人或公益項目中的某個小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連鎖效應,影響公眾和愛心人士的質疑。唯有謹慎和謙卑才能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為更多受助群體帶來幫助。
很少有人會想到,這些同樣是普通工薪階層的義工堅持助人是多么的辛苦和不易。他們只是默默地比別人做了更多。他們需要的也只是多一個微笑,多一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