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自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以來,圓明園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仍是歷史謎題。圓明園陳設檔案在當年的大火中被燒毀,但根據清代檔案史料、故宮、頤和園陳設檔案等推斷,當年圓明園文物可能不少于150萬件。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劫掠的圓明園文物通過各種拍賣會等途徑流散到世界各地,而且流散文物的流轉在不斷進行中。這些文物的信息在逐漸流逝,愈發難以考證。
2007年,曾有社會捐贈的10余件流散文物回歸圓明園,包括一對居民四合院中發現的漢白玉石魚以及社會單位捐獻的石雕構件等。隨后,圓明園流散文物回歸、保護工程全面啟動。張文彬、侯仁之、羅哲文等23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聯合發起了《圓明園散落文物回歸圓明園遺址倡議書》,通過網絡向全球征集流散文物線索。
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約,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回歸進程并不順利。“其中一個制約因素就是資金。”圓明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對現存流散文物的研究,圓明園遺址保護基金會已于近日成立。此次中國人保捐贈的800萬元是圓明園遺址保護基金會收到的首筆社會捐贈資金。
“這筆資金將全部用于流散文物保護工程。”這位負責人介紹,圓明園將與專業團隊合作,在全球范圍內詳細調查圓明園流散文物及相關文獻信息,為圓明園流散文物數據庫的建立提供數據依據;并將確定的圓明園文物及文獻數據進行分類管理。未來,圓明園流散文物的海量信息將分門別類集納于電子數據庫中。
圓明園管理處表示,社會資金的注入,為進一步研究、規劃、保護、展示、管理、利用及傳播圓明園提供了幫助和支持,同時也希望有更多對文物保護有熱情、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機構參與到圓明園遺址及文物保護工作中來,讓這一東方夢幻藝術極致的“萬園之園”在新時期重新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