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教師節日期的呼吁由來已久,時任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曾呼吁,教師節應當是很有文化內涵的節日,應延續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并建議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日期。還有報道說,將教師節改到9月底,與中秋國慶假期銜接,方便教師休假。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感謝相關部門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好意,但是,我并不認為,更改教師節日期,貼上孔子誕生日標簽,就能換來教師節的文化內涵與教師地位的提高。在升學壓力之下,我也不奢望教師節與中秋節、國慶節銜接就能多休假。
其一,孔子準確的誕生日并無定論。孔子是我國教育的開山鼻祖,其教育思想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毋庸贅言。目前大規模的紀念孔子誕辰活動都是在9月28日。但是孔子的誕辰日除了9月28日一說以外,還有另外兩個版本。版本一,孔子生年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版本二,天文學史專業博士江曉原運用現代天文學方法,推算出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遼寧大學教授畢寶魁曾在《孔子生年生日詳考》中介紹,根據記載,孔子生年生日為公歷公元前552年10月9日。他在文中提到,進入民國后第一次祭孔是在1913年9月28日,后人便因此認為這天就是孔生日。我們尊重孔子,紀念孔子的急切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在孔子誕生日沒有確鑿考證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將9月28日確定為教師節并不嚴謹。
其二, 9月10日教師節已經走過30年的歷程。9月10日是教師節已經深入人心、約定俗成。此時更改教師節日期,既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也不利于節日傳承。
其三,全國人大當初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并非沒有合理性。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氣象。新生入學開始即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雖說剛開學教師工作比較繁忙,不利于教師休假,但是教師剛剛度過了暑假,未必需要專門安排教師在教師節休假一天。記者節、護士節等部分人群的節日,也沒有休假慣例。如果教師節教師休假,其他行業又沒有休假,億萬孩子到那里去,也是一個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設立教師節只是尊師重教的一種形式。教師節的日期定在哪一天只是一個細枝末節的問題。只要社會形成了尊師重教的氛圍,不管有沒有教師節,不管教師節定在哪一天,都不影響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也無損于教師的地位與形象。如果教師不像教師的樣子;如果師道不存,教師現實社會地位不高;不管教師節定在哪一天,不管政府與社會給教師戴上多高的道德高帽,也意義不大。人大代表與其建議教師節更改日期,不如呼吁政府與教育部門多做幾件教育實事。
事實上,真正的“尊師重教”,不在于喊口號,戴高帽,重形式,而在于抓好教育改革,發展好教育事業,讓每個公民受到適合其發展的教育。如果教育評價手段更科學、更合理,如果教育由傳授知識向發展能力轉變,如果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華麗轉身,如果教師與學生各得其樂,就像費孝通先生所說的那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才是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