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費城的一家比薩店最近火了。
從門臉看,這家店沒什么特別,但一進門,顧客首先看到的不是桌椅板凳,而是貼滿整面墻的五顏六色的便利貼。很多人通過它表達感謝:“上帝會祝福你,這是我今天吃到的唯一一餐。”“謝謝店老板,我現在又有了工作,明天就會上班。”……
比薩店老板梅森·沃特曼
這是如今火遍全美的一家愛心比薩餐廳。之所以人氣爆棚,源自店老板梅森·沃特曼2014年推出的創意——來店買比薩的顧客可以多花1美元(約合人民幣6.2元),為有需要的人預留一塊比薩。
獲得愛心比薩的人,會在墻上留下寫有感謝話語的便簽。
一年多來,沃特曼已為幾千名無家可歸的人提供了免費比薩,平均每天就有30~40人來店領食物。而那些貼在墻上的紙條,多是他們留下的感謝話語。
沃特曼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介紹說,從2013年開門營業起,比薩店就向社區周邊無家可歸者提供免費比薩。“我一直想通過自己的事業幫助更多人”,直到有一天,一位顧客詢問,能否多花1美元買一塊比薩,留給需要幫助的人。
這一理念被沃特曼進一步推廣,并被命名為“比薩傳遞計劃”。一傳十、十傳百后,很多人跑到店里稱,要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幫助。比薩店的生意不但沒有因慷慨解囊日漸虧空(1美元實際上不足以買一塊比薩),反而顧客盈門。今年1月,沃特曼還登上了美國著名脫口秀《艾倫秀》。節目播出后,比薩店又獲得某愛心人士1萬美元的贊助,專為流浪漢提供免費比薩。
沃特曼稱:“我們已捐出9000多塊比薩,這意味著有9000多塊比薩沒有按正價出售,但比薩店還是靠相當高的客流量獲得盈利。”
“這是非常體面的賺錢方式——既能給無家可歸的人提供幫助,還能獲得長遠發展。”在《艾倫秀》節目中,沃特曼希望更多企業采用這種經營模式。
“這是一種超簡單又非常透明的慈善方式”
投身餐飲界前,沃特曼其實是不折不扣的金融白領——知名商學院畢業,華爾街投行工作。27歲時,眼看自己的職業生涯黃金期即將到來,沃特曼卻選擇辭職,回到家鄉費城開比薩店。
“我一直想擁有自己的生意,而且我知道曼哈頓的一些比薩店做得很棒——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只提供食物的店鋪,它們與社區有了更緊密的聯系,我想復制并改良這種模式。”沃特曼表示。
2013年年底,“羅莎比薩店”正式開門,店名取自沃特曼母親的名字。有一天,沃特曼同一位顧客談起意大利的沙盤咖啡館,那里的顧客可以為囊中羞澀的人預留一杯咖啡,供后者享用。
沃特曼把這種模式加以改良:他買了很多便利貼,將每塊愛心比薩的“來歷”寫在上面,等到有人來領取,再補上它的“去處”。這樣,一塊比薩就完成了“愛心旅行”。
“很多人都想幫助窮人,但不知道要怎么做,這是一種超簡單又非常透明的慈善方式。”沃特曼告訴美國網站“ijreview.com”。很多流浪者都很善良,他們領到免費比薩后,還會自掏腰包再買一塊留給后來人。
欲為無家可歸者提供更長遠的幫助
邁克爾·羅德里格斯是個無家可歸的失業青年,去沃特曼店里品嘗一塊愛心比薩,是一天中最讓他開心的事情,“我非常喜歡那個味道”。
不過,在羅德里格斯看來,比薩并不是這家店唯一吸引人的因素,那些貼在墻上的溫暖、安慰或是幽默的留言,更加寶貴。
他向CNN指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張便簽,上面寫著:“我們一直都在你身邊,去做正確的事吧,相信上帝,相信你會創造奇跡——要記住,那只是時間問題。”
“經歷挫折時,人難免會消沉沮喪,”羅德里格斯解釋說,“所以你非常需要一些鼓舞人心的話,特別是來自某個你根本不知道的人。”
可能最終不一定會有奇跡發生,但現在,羅德里格斯已找到工作,并搬離了救濟所。
至于羅莎比薩店,沃特曼向網站“mymodernmet.com”介紹說,目前預付費比薩已占到餐廳整體業務量的10%。下一步,他準備和合伙人再推出一款T恤,仍然采用愛心傳遞的方式,顧客出錢購買,然后留給需要幫扶的人。
更重要的是,這款T恤上印有所在社區開辦的輔導課程信息,比如計算機培訓課等。沃特曼表示,想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更長遠的幫助,打破貧困惡性循環,真正讓他們有一技之長,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