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公開什么最給力”確定領域
今年的工作要點圍繞“公開什么最給力”,提出推動9個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包括行政權力清單、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公共服務、國有企業、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領域。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偉東認為,這些領域都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與民生關系密切的領域,其中不少領域是首次要求公開。如在推進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領域,工作要點指出,做好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別是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工作。同時,定期公開住房公積金管理運行情況。
推進國有企業信息公開,也是今年工作要點的一大亮點。工作要點要求,國資委牽頭落實國有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整體運行情況、業績考核結果等信息公開工作。公開監事會對中央企業監督檢查情況。
此外,工作要點還首次要求推進社會組織、中介機構信息公開。包括制定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建立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信息公開制度,推動慈善組織信息公開。
將推行申請答復文書的規范化文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教授周漢華介紹,近幾年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2012年,國辦印發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要求重點推進8個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2013年,印發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要求重點推進9領域信息公開工作。2014年,印發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要求重點推動公共行政權力運行信息、公共財政資金信息、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共服務信息、公共監管信息的公開。
地方落實的情況如何?據了解,從主動公開情況看,我國各地區、各部門每年主動公開的信息達三四千萬條,多集中于行政審批、財政資金信息、食品安全、征地拆遷、保障性住房等領域。
“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之前,有些政府官員對信息公開有抵觸情緒、畏難情緒?,F在,政府信息公開的觀念已經自上而下深入人心。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地方基層公務員對信息公開已經非常認同。”周漢華說。
老百姓對政府信息公開的需求更加強烈。依申請公開方面,據楊偉東統計,申請量逐年遞增,目前每年申請量可達到三四十萬件。
據了解,今年的工作要點同時指出,要嚴格按照法定時限履行答復程序,推行申請答復文書的規范化文本,探索建立依申請公開促進依法行政的機制。
■ 其他亮點
1 明確每個領域牽頭落實單位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偉東指出,此次工作要點在落實上的一大亮點,是明確了每個領域要牽頭落實的單位。例如在推進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領域,工作要點指出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落實;財政資金信息公開領域,由財政部牽頭落實;國有企業信息公開方面,國資委牽頭落實。
“這就要求每個單位要去主動思考信息公開工作怎么完成,完成情況怎么樣。”楊偉東說,工作要點把大的任務分解開,使它變得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各個部門按照自己的責任要求,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落實信息公開的要求。
2 將對信息公開進行第三方評估
今年還首次把第三方評估寫進了工作要點,要求各級政府、各部門在明年3月31日前發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接受公眾監督。同時,國辦也將適時對要點落實情況進行督察,并委托有關機構對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第三方評估。
楊偉東認為,通過獨立的第三方評估,可以使各地方、各部門對自己上一年的政府公開工作的質量、數量有一個獨立的評價。“做得好的,這種評估是一種激勵機制,做得不好的,這種評估也給地方和部門施加了改進的壓力,指出了改進的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治藍皮書工作室主任呂艷濱進一步分析,通過國辦的督察、第三方機構的評估,各級政府和部門能找到自身問題所在,及時改進。
呂艷濱建議,相關部門可根據第三方評估報告,建立健全信息公開責任追究機制,如果沒有按時公開、內容公開得不夠,可考慮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通過此方式貫徹落實工作要點中對信息公開的細化要求。
■ 釋疑
為何公開這些領域?
楊偉東分析,工作要點選擇要重點推進的信息公開領域,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主要包括黨和政府在現階段或者當年的工作重點、上一年信息公開工作實施情況、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等。
楊偉東介紹,今年重點推進的9大領域中,行政權力清單、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等,都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就有明確規定的,是讓政府職能法治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在著力推進的。
同時,工作要點也考慮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點領域,比如國有企業、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信息等,這也是對公眾關切的回應。
聲音
目前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信息公開距離老百姓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比如某些政府網站中存在更新不及時、內容不明確的問題,甚至存在常年不更新的“僵尸”網站,導致信息公開的平臺訪問量低,點擊率低,影響信息公開暢通的渠道。建議繼續有計劃、有重點地繼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教授周漢華
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領域
行政權力清單公開
公開內容:推動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公開權力清單信息。
財政資金信息公開
做好中央和地方部門預決算公開,積極推進預算績效信息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公開,加大“三公”經費、轉移支付、政府采購等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
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
做好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別是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工作。定期公開住房公積金管理運行情況,及時公開推進工程質量治理行動的進展情況。
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
重點圍繞鐵路、城市基礎設施、節能環保、農林水、土地整治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領域的政府投資項目,加強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和實施信息的公開。
公共服務信息公開
做好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信息公開。
國有企業信息公開
做好國有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整體運行情況、業績考核結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改革重組等信息公開工作,公開監事會對中央企業監督檢查情況。
環境保護信息公開
進一步加大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建設項目環評等信息公開力度。
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開
做好食品藥品監管政策、典型案件以及監督抽檢抽驗信息公開工作。
社會組織、中介機構信息公開
制定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建立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信息公開制度,推動慈善組織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