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日來了,像廣西一樣,各地都推出了一批優秀書籍。不僅出版社在積極推薦新書,學校也在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如果放在30年前,這些活動都可以用“豐富多彩”來形容。但是,放在眼下來看,這些活動雖然算得上“豐富”,卻真的算不上“多彩”。
這是因為,有關部門提供的閱讀用書,形式依然是單一的,全部都是紙質書籍。這些書籍,對于大多數70后之前的人們來說,必然會愛不釋手。我們早就養成了一種閱讀習慣……離開了紙質書籍,閱讀起來似乎就嘎然無味了,就清湯寡水了。就拿我來說,就喜歡紙質書籍,而且喜歡躺在床上閱讀,沒有了紙質書籍和躺在床上就找不到感覺了。
可是,我也發現一種現象,我們單位里的年輕人其實也喜歡閱讀。他們不喜歡看紙質書籍,而是喜歡看電子版。有的抱著手機在閱讀,有的抱著平板在閱讀,有的則打開電腦在閱讀。
目前,社會上有一種認識,認為閱讀漸行漸遠了。的確是這樣,這個時代可以娛樂的方式太多了,電視上的節目,電影里的大戲,酒桌上的叫囂,歌舞廳里的霓虹閃爍。由于娛樂方式的多元化,閱讀確實少了,再也不像以往,一本書籍能傳遍整個村莊,直到書籍殘缺不全,依然當做寶貝。如果就依此來得出閱讀將死去的結論,這也是不科學的,也是杞人憂天的。紙將死去,但是閱讀會永存的。
只不過是,現代人的閱讀方式改變了而已。正如古人不能因為我們不閱讀竹簡了,就說閱讀死去了是一個道理。不閱讀竹簡了,我們閱讀的是紙質書籍。道理是同樣的,眼下的年輕人不愿意讀紙質書籍了,他們并沒有讓閱讀死去。閱讀無處不在,僅僅是閱讀方式的變化。他們閱讀的是電子版的書籍,他們習慣了這種方式。他們不喜歡長篇大論了,喜歡看更精簡的內容,這也符合現代人忙碌的生存環境。
打造全民閱讀時代,就需要出版部門轉變觀念,不是只有閱讀紙質書籍才叫閱讀。我們是不是需要將更多紙質書籍的精彩內容搬到網絡之上?網絡閱讀出了不少問題,里面的電子書籍很多內容低劣,這何嘗不是傳統出版部門的拱手相讓?我們是不是也該依據年輕人的閱讀習慣,多創作短小精悍的優秀作品?我們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規電子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