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之光,照亮遠方。為黑夜中的旅人指明方向,讓怕黑的孩子不再孤單。正值一年酷暑時,便是廣東醫科大學螢火蟲三下鄉服務隊送愛心的時候,如驕陽烈日般,熱情似火,一批圖書正在送往八一希望小學的路上。
山的外面,有一群含著金鑰匙出生,在糖水中長大的孩子,從小在書的世界里熏陶。可在這日新月異,科技充數著一切的時代,恐怕他們對書本早已失去了興趣,都成為了科技的副產品---低頭族。也許就再也不會去感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妙了。話雖如此,細想一下,只是他們適應了這個偉大的時代罷了。
在山的里面,又有那么一群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托起生命的那雙手是屬于接生婆的。他們在山間奔跑,在田野中長大,陪伴他們成長的不會是看不完的書,學不完的知識。正因這樣,他們的童年應該不單調;也正因這樣,他們對書本有一種莫明的愛。
憲法有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生活就是不公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說人沒有三六九等之分,也不應該有此之分。但貧富差距的的確確是存在的,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滿腹雄志,可偏偏就“無書可讀,無書可讀”;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四書環抱,可偏偏就不去珍惜,任意褻瀆甚至不屑一讀。當然不能以偏概全,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現象的反面總有例外。所以才會出現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寒門貴子,落寞公子。
當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經行不通了。可連書都沒有,又談何窗外事呢。別看身處浩浩大國的我們,只要我們身入大山,就會發現,有很多孩子,他們在破舊的學校上學,全校老師寥寥無幾,沒有教材,沒有黑板,四面圍墻,幾把椅子,幾張桌子,兩尺講臺,便是一個課室。他們接受的知識僅僅來自老師口中,沒有課外閱讀的資源,更沒有外面文化的攝取。
希望這一批圖書可以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四大名著,讓他們涉及一下國外的文化,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讓他們對未來有所憧憬,讓他們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在這早已變得浮躁的社會,唯一可以永遠幫你往上攀爬的只有你的知識與情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許有點過頭,但不管你出生在山外或山里,也不管你或富或貧或貴或賤。只愿我們都有如囊螢映雪,懸梁刺股般的努力,有如鑿壁偷光般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