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天津成立首家社區基金會
2015-04-27來源:桃源居公益基金會
 

研討會之前,由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共同揭牌,宣告天津市首個社區基金會——天津市桃源居社區公益組織發展基金會以及天津市桃源居社區公益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從深圳出發,桃源居模式已在重慶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開花結果

    4月24日上午,地處天津中心城區的天津賓館春意盎然,桃花爍爍。由中國慈善聯合會、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和天津市民政局主辦、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天津桃源居社區公益組織發展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社區基金會與社會創新治理研討會在這里隆重舉行。隨著國家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共同揭牌,天津市首個社區基金會——桃源居社區公益組織發展基金會以及桃源居社區公益服務中心正式成立,自此,社區治理創新與社區建設在這座濱海之城開啟嶄新一頁。

    以桃源居發軔:中國公益社區的“破冰之旅”

    作為天津市首個社區基金會,桃源居社區公益組織發展基金會由誕生、發展、壯大于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的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發起成立。深圳桃源居社區是享譽全國的和諧社區,20年來,在各級政府及民政部門的指導下,構建了一套以公建設施為基礎、以服務為載體、以文化為支撐、以教育為特色、以環境為依托的社區公益事業發展體系,將政府的公共服務、企業的商業服務與社會組織的公益服務融為一體,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資助、居民共建”的“三位一體”和諧社區治理和服務模式,為中國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創新做了有益的探索。

    深圳桃源居社區建設模式是通過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的設立和運營,創新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積累社區公益資本與資產,培育社區公益組織參與社區建設。作為我國首家以培育社區公益組織為使命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由澳洲華僑、著名慈善家、深圳桃源居集團董事長李愛君女士發起,捐資1億元人民幣設立,2008年11月8日在民政部注冊成立,2011年獲評國家4A級基金會。該基金會成立以來,累計接受桃源居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捐贈人民幣2.3億元,截至2014年底,公益支出累計1.26億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社區公益人才培養、災害救援、社會公益、社區理論研究五大類共計48個公益項目,扮演了社區公益事業的“輸血者”和“風險投資者”兩大角色,構建了社區公益服務體系,形成了桃源居善治型社區治理模式,依托社區基金會,推進社區治理創新,譜寫了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共建共享幸福社區的新篇章。

    從一枝獨秀到花滿深圳,一座城市的“良善效應”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以深圳桃源居社區為“試驗田”,在成功探索出城市社區治理和服務模式創新經驗的基礎上,首先嘗試在深圳其他有條件的社區培育扶持社區基金會的發展,助力社會治理創新。

    2014年3月,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資166萬元,發起成立光明新區鳳凰社區基金會;隨后又捐資160萬元,發起成立寶安區海裕社區基金會。以此為發軔,短短一年多時間,在眾多像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和桃源居集團這樣社會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的推動下,社區基金會在深圳從“一枝獨秀”到“百花競放”,走上蓬勃發展之道。到目前,深圳市共登記設立了16家各具特色的社區基金(會),為社區基金會的培育發展積累了初步的經驗,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和加快現代慈善事業發展找到了可行的路徑。

    從深圳走向全國,桃源居公益“航母”的榜樣復制效應

    桃源居集團倡導的企業使命和宗旨是推動中國人居事業發展,開發一片土地,造福一方人民,在開發期協助政府將民非組織“扶上馬、送一程”,其所到一個城市投資發展,首先要能做到影響并推動一個城市社區公益組織的發展。2008年,桃源居從南國鵬移植到山城重慶,與民政部、重慶市政府聯合投資2億元興建養老福利院,同時與渝北區政府合作興建桃源公園,并在公園內由桃基會捐贈1億元興建重慶桃源居公益中心。近年來,桃源居模式不僅引起國內外社區建設和社會治理領域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始終為各級黨委政府所關注。2008年桃基會在民政部注冊成立時,時任民政部部長李學舉明確要求:“深圳桃源居模式要有榜樣的作用,并有復制的能力和繼續探索的精神。”

    2014年,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資250萬元,并引導重慶桃源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捐資250萬元,發起成立了重慶市桃源居社區發展基金會,這是桃源居模式走出深圳、邁向全國的關鍵之步。以此為開端,僅一年多時間,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通過資金支持、理論研究、輸出管理等方式,將社區基金會這一社區治理的“瑰寶”從深圳成功復制到重慶、天津。

    桃源居模式在走向全國的過程中,并非簡單的復制,而是通過內涵上的不斷“升級”,打造出重慶模式、天津模式;通過扶持方式上的“多元”,打造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它就像一艘公益航母,已成功揚帆啟航。到目前,他們不僅精心培育了重慶市桃源居社區發展基金會和天津市桃源居社區公益組織發展基金會這兩個桃源居的“自主品牌”,同時還“甘為他人做嫁衣”,扶持其他社區基金會的培育發展。他們先后捐資200萬元發起成立了重慶市民泰社區發展基金會,捐資20萬元支持上海市洋涇社區公益基金會能力建設項目,捐資200萬元籌建上海市楊浦區延吉社區基金會,捐資200萬元籌建北京市思誠朝陽門社區基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將繼續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按照既定計劃繼續捐資發起成立社區基金會,推動我國社區治理創新與社區建設。

    2011年,桃源居落戶美麗的天津市濱海新區上北版塊,社區占地10.3萬平米,總建筑面積32.8萬平米。目前天津桃源居社區已全面開發建設,預計4年內完成社區建設。天津桃源居是深圳、重慶桃源居的升級版,它結合天津人居環境,圍繞關注民生、規劃先行、建管統一,建設服務型善治社區模式,桃源居以公益建設善治型社區,以大愛構筑理想家園,將成為濱海新區乃至全市最適宜人居社區的典范。據悉,天津市桃源居社區公益組織發展基金會成立后,將在健全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改善社區民生和公共福利、提升社區自治和社會治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書記處書記張靜在授牌儀式上致辭說,2008年李愛君女士率先創建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成為我國社區建設與創新的先行者。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通過社區基金會以提高基層社會服務管理效能為目標,以積累和擴大社區公益資本與資產,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為手段,形成社區自治機制的先進經驗和時代潮流。

    桃源居社區基金會通過公共服務和各類社會組織把分散的多元的群眾組織培育起來,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從而壯大了社區的資源力量,獲得了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能量支持。桃源居社區倡導培育人人可公益、時時可慈善的理念,拓展了我們與各國社區基金會對話的空間和廣闊的前景。她寄望桃源居社區建設模式能成為社區創新建設的公益典范,為我國的社會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探索中國特色和諧社區建設之路提供寶貴的借鑒經驗。

    分享“桃源居模式”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中國社區基金會與社會創新治理研討會同時舉行

    在當下中國,社區基金會在推動“政社互動”完善基層社區治理格局中如何發力?又怎樣推動拓展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的創新空間?4月24日上午,中國社區基金會與社會創新治理研討會在天津賓館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等地專家學者和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中國社區基金會的未來發展之路”這一主題精彩發言,為渤海之濱帶來強勁的“頭腦風暴”。

    研討會以“中國社區基金會的未來發展之路”為主題,旨在分享桃源居社區基金會發展模式,探討社區基金會在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促進多元力量融合,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研討會上,首先由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朱廷峰做《深圳創新培育社區基金會發展模式》主旨發言。朱廷峰說,近年來,深圳市堅持創新社區的治理模式,借鑒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發展社區基金會的有益經驗,探索發展本土化的社區基金會,逐步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特征、具有深圳特點、解決實際問題、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幸福社區建設的一種新途徑。到目前,全市共登記社區基金會16家,原始注冊資金及募集慈善資金約4300萬元,開展公益項目60個,覆蓋人群5萬人次。下一步,深圳市將以民政部有關部署為動力,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開展試點工作總結的評估,完善《社區基金會培育發展工作暫行辦法》。二是加大社區基金會培育力度,發展多元化的社區基金會培育體系。計劃到今年底全市社區基金會達到45個,其中社區基金會23個,社區冠名基金22個。三是建立完善社區基金會的支持系統,包括建設社區基金會發展支持性平臺,逐步將市區兩級的慈善會轉換為服務全市全區范圍的社區基金會,為其他基金會社會組織提供管理支持,也通過聯合募捐方式提供政府資金支持。四是建立健全完善資金的監管及保障模式,包括引入金融領域較為完善的監管機制,推動出臺基金會發展的政策文件,推動有關部門通過職能轉換以獎代補項目運作方式扶持社區基金會發展,推動將社區民政資金引入社區資金當中。

    “開發一片土地,造福一片人民,不僅是我的一個希望,也是我人生的追求。企業家的貢獻不僅在于為社會積累了多少財富,更在于在善經濟時代推動慈善落地,讓公益開花,推動社區公益組織成為造福社區居民的平臺和紐帶。”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創始人李愛君女士現場和與會嘉賓分享了桃源居社區基金會的發展之路。她說,到2013年結束開發時,深圳桃源居社區共擁有公益組織10個,從公益基金會到公益中心到社會型企業物業公司到老年協會、婦女中心、兒童中心、志愿者中心等,這十個組織涵蓋了社區全面的公共服務體系。李愛君說,從最初的荒山野嶺和垃圾填埋場到聯合國授予的“國際花園社區”和全球理想人居社區,桃源居模式是深圳市政府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所有企業成長的環境,深圳市、區各級政府都積極營造。比如說,幾年前,為了造福社區居民,我們著手將物業公司由企業改制為公益性質的社會組織,卻找不到法律依據。深圳市民政局特事特辦,主動出面請示國務院法制辦,最后得到“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有利于和諧社區建設的都可以創新”這柄“尚方寶劍”,物業公司才得以順利完成轉制。如果沒有深圳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支持,單憑企業一己之力,此次轉制將無法實現。對于天津桃源居社區的公益未來,李愛君充滿信心。她說:“天津桃源居社區一定要贏!我一定要全力移植并升華天津桃源居社區組織,結合天津的人居社區文化建立起天津的公共服務和福利奇跡,像居家養老、婦女教育、兒童教育、公共服務和福利以及社區公益資產管理、公益資本的營運以及建立社區創新金融、社區互助保險等,我們都將在天津桃源居社區先試先行。”

    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會長何道峰、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學部副主任、教授馬慶鈺分別就社區慈善基金會如何推動“政社互動”、完善基層社區治理格局、社區基金會如何拓寬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的創新空間等做了主旨發言。

    社區基金會是基層民主的推動器

    與會專家學者眼中的“社區基金會的旨趣與發展環境”本報訊“我們研究社區基金會,應當從三個維度觀察和研判,一是成立定位,二是組織機構,三是運行過程。”“社區基金會應該真正參與社區事務的治理,變成一個推動基層民主的一個推動器或催化劑。”在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社區基金會的旨趣與發展環境進行了專題研討。

    為什么要設立社區基金會?社區基金會設立的障礙是什么?目前要創立一個社區基金會最大的困難在哪里?如何從公共政策角度看待社區基金會的政府主導和企業主導這兩種模式?圍繞關于社區基金會的熱點和難題問題,在北京大學金錦萍教授主持下,南開大學教授孫濤、清華大學教授鄧國勝、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徐家良、中央黨校副教授鄭琦、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浩明、北京保險服務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柴海波等專家學者展開激烈討論。針對公眾可能存在的對像桃源居這樣的由愛心企業捐資設立的社區基金會公益性的質疑,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教授認為其公益性絲毫不容懷疑,且這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是非常好的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一種模式。對像桃源居這樣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說,其最大優勢就是擁有跟社區天然的聯系,在解決社區身邊的問題上,沒有誰比它更有資源優勢,它能夠做的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如果我們每一個房地產企業都能夠通過社區基金會的模式有效地解決社區的問題,創新社會治理新模式,那所有的社區都會好起來、國家就會好起來。

      對于社區基金會與其他基金會相比有什么特殊之處可以更容易獲得社區居民的信任,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浩明認為,最大的信任來自于社區的老百姓,因為社區的老百姓滿意度、對基金會的參與度、對社區的監督、對社區基金會的問責等,社區居民都是最重要的主體。目前,社區基金會在全國已經發展到數十家,那么,用什么方式去判斷它的成敗得失呢?專家們認為,應從幾個維度進行衡量,一是看它的基本架構、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二看績效方面,看它是否真正推動了社區社會問題的解決,三是看它的桿標示范價值。同時,專家們認為,現在,中央提出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現代治理的關鍵就是社區治理,如果社區治理形成不了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則無從建起。社區基金會的主要功能就是引領社區所有的成員向上、向善、共建美好家園,從這一宏觀視野看,中國社區基金會的發展空間無限廣闊。

     民政部社會工作司王金華司長用“三句話”做總結發言。一,這是一個高層次的會議,也是一個跨界合作的會議。二,社區基金會是中國改革進程當中的產物,也是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深化發展的結合。三,中國社區基金會的未來發展之路必須走本土化的創新發展之路。

    王金華說,社區基金會這個樣本的發源地是深圳市。社區基金會實際上是對傳統社區、基層社區的激勵機制和激勵體制顛覆性的革命,我們傳統的治理模式是一元化治理,社區基金會帶來的是多元化治理。社區基金會的創立,從根源上、動力上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理模式、治理途徑。社區基金會的創立和發展,將更新社會治理的理念、改造社會治理的體制和機制,給社區面貌帶來徹底的變化,給居民生活帶來方便和幸福。

     王金華指出,本土化是社區基金會未來發展的關鍵路徑和靈魂,拋開本土化不管是美國、英國、日本、臺灣還是香港經驗都難有生存發展的空間。第一,社區基金會動力源、生命源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而且主要是本社區居民,這個根本目標不能改變。第二,社區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本社區的資金,以及跟本社區有關系的相關利益方,包括企業。第三,社區基金會的治理機制千萬不能夠行政化,必須讓居民成為社區基金會的主人,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不管是黨代表也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是社區精英也好,都要以不同居民身份來參加,只要得到居民的認同可以發揮作用。

      王金華說,此次的研討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路在腳下,社區自治、社會治理、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個人像李愛君女士那樣自覺投入到社區改革過程當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與其等待不如腳踏實地投入其中,每個人邁出一小步,我們的社會就會前進一大步。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書記處書記張靜致辭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孟志強主持主旨發言環節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朱廷峰介紹了深圳創新培育社區基金會發展模式情況

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會長何道峰談論社區基金會的宗旨與路徑探索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學部副主任、教授馬慶鈺談論社區基金會如何拓寬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的創新空間

中國慈善聯合會執行秘書長彭建梅主持案例分享環節

桃源居社區公益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李愛君與會嘉賓就“社會基金會的旨趣與發展環境”展開討論

上海洋涇社區基金會秘書長諸昳演講主題為從社區到社群,從參與到自治,是很長的路

重慶市民泰社區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王明賢談論社區治理創新工作法“三事分流”

專家研討環節,在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主持下,與會嘉賓就“社會基金會的旨趣與發展環境”展開討論

天津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天津市社會團體管理局局長、天津市社會組織黨工委書記張寶甫在專家研討環節發言

 民政部社會工作司司長王金華為研討會做總結發言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