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固的中華寺成為大地震后各國民眾的避難所(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頓舍)
地震并不罕見。此次尼泊爾大地震發生后,讓我感到震驚的,是中國佛教界的快速反應。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剛剛結束的第九屆全國佛教代表大會所宣示的“新時期、新使命、新擔當”的最好驗證。
4月25日下午2時許,8.1級大地震發生在佛陀的故鄉尼泊爾,波及中國與印度。位于釋迦摩尼誕生地藍毗尼園、由中國佛教界建造管理的中華寺當即普門大開,接待災民進寺院避難,開啟了中國佛教界救災的先聲。
地震發生當日下午6點,微信上收到了鳳凰網佛教頻道正在搶建特快專題的消息,并邀請高僧大德著文祈福。很快,我們見到了重慶道堅法師的文字:“剛剛得知尼泊爾發生八點一級大地震,馬上聯系尼泊爾中華寺的法師和駐尼泊爾大使館,電話均不能接通,可見地震已經影響了當地通訊,無法聯系。重慶市華巖文教基金會緊急救援中心的山地救援隊已經在作西藏災害的評估,隨時準備著接受調遣。華巖寺也將密切關注災區動態,隨時準備為災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長期追蹤、研究國際宗教組織慈善救災的筆者,面對中國內地佛教組織的這一快速反應,頓時感受到中國佛教與社會的進步,內心充滿了激動。
晚上9點43分,圖文并茂的”尼泊爾大地震之痛,高僧大德為佛陀故鄉祈禱“文章在鳳凰網佛教頻道發布,新一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印順、明生、明海及十數位法師聯袂致辭,表達對災區民眾的慰問與祈福。當晚,四川甘孜州扎嘎寺慈愛基金的救援帳篷送到了成都雙流機場,隨時起運尼泊爾。
4月26日,周日,中華大地所有的佛寺不約而同地以各種方式開展救災。新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代表協會分別致電尼泊爾中華寺、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慰問災民,消災祈祥。福州開元寺、上海玉佛寺、天津蓮宗寺,數不盡的佛寺紛紛舉辦祈福法會,哀悼逝者,慰藉眾生,并為救災募集資金。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的救援隊則在周日下午就飛抵拉薩,并前出日喀則,希望以最快的方式進入尼泊爾。更多的救援機構如江蘇無錫靈山救援隊等,則在緊急協調物資,準備隨時出發。
在抗震救災的同時,我們看到,佛教界的教義教理詮釋工作也及時跟進。在各家網站登出高僧祈福的消息后,很多跟帖發出了疑問或挑釁,有人說,“佛陀連故鄉都不能保佑,佛教看來是要滅亡了;”“信佛也沒什么用”;“祈福能頂事嗎?”不一而足。很快,我們在鳳凰網海潮音專欄看到一篇文章:”高僧祈福是‘馬后炮’嗎?法師解讀尼泊爾大地震“,作者明賢從佛教視角對于如何認識地震、如何理解祈福、如何把握佛力與人力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專業性分析,以平和的對話語氣為讀者解疑答惑。
迄今為止,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佛教依然是老太太的宗教,信佛等同于吃齋念佛。新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界以自身不懈的奮斗,努力豐富、發展著佛教的形象。僅以此次地震為例,中國佛教界的國際視野與全球情懷,佛教組織的應急反應與效率,佛弟子在精神慰藉、直接救災、教義普及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細致入微的工作,不亞于任何社會組織,無不呈現了中國宗教與社會的長足進步。我們期待全社會能為佛教與宗教發揮積極作用提供更大的空間,我們也相信佛教與宗教也一定能為中國文化的全球化、現代化做出越來越多令人驚喜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