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湖南小商戶家庭,曾顛沛流離,后因購入李小龍故居“咸魚翻身”。此后,他在深港兩地經營房地產和旅游業,成為知名企業家。
2006年至2010年,他累計捐款62億,被譽為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2010年,他又將自己前些年捐贈后剩余的財產總計32億,悉數捐給了余彭年慈善基金會。
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評出“全球14大慈善家”,全球華人僅有李嘉誠和余彭年入選。與李嘉誠近2000億的財富值相比,余彭年的身家遠遠不如,不過,他卻開創了多項第一:中國內地第一個建立超十億美金民間慈善基金會的慈善家、中國第一個以實際行動“裸捐”的人、曾被譽為“中國慈善第一人”。
無論是在捐贈額度,還是在慈善理念上,余彭年都走在華人企業家、慈善家的前列。
他的財富
曾被誣入獄 改名赴他鄉
余彭年,1923年出生于湖南省漣源市藍田鎮一個商人家庭,本名彭立珊。他受過高等教育,主修工商管理,還曾跟隨父親在長沙等地做小本生意。
1949年,彭立珊在長沙擔任《晚晚報》記者,他評價自己的文風是“我罵貪官罵得很厲害,他們看到我就怕”、“經常揭黑”。
1954年,他被人誣告“有海外關系”,被扣上“逃亡地主”的帽子,因而鋃鐺入獄,判刑3年。
余彭年說,這都是因為自己當記者時得罪了人,被人報復。入獄后,他因為表現好和有文化,被安排拆閱、分發犯人的來信,在刑期快滿的前兩個月,他的罪名被查證不實,得以釋放。
出獄后,彭立珊決定暫別妻兒遠走他鄉,改頭換面重新生活。1958年,他經由澳門到香港,并正式改名為余彭年。
勤雜工起步 掘金房地產
初到香港,余彭年身無分文,聽不懂粵語,英文水平也不好,只能靠做勤雜工、建筑工、清潔工、泥水工等維持生活,一個月工資80港元,每月花10港元,住在三層床的最高層。最艱難時,他每頓飯只有一個饅頭、一杯開水,還曾露宿街頭。
“當時一般都是工作5天,但我周末也去上班,不但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還打掃辦公室,做公共服務的工作。”余彭年回憶,他的努力得到老板的肯定,后來被提拔為部門經理。
不久后,這位老板把余彭年帶入臺灣房地產市場。20世紀60年代初,有心提攜他的老板以“單獨出資、利潤雙方平分”的方式放手讓他自己創業,他也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而后,余彭年看中香港股票市場的持續升溫,將全部資金投放進去。但1967年股災降臨,股票指數從1700點高位狂跌至300點,余彭年資產所剩無幾。
兩次購豪宅 咸魚大翻身
這次失敗沒能擊垮余彭年,秉持“置之死地而后生”、“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信念,余彭年重新回歸自己熟悉的房地產領域,不但通過地產累積大量財富,還創下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兩個成功案例。
1973年,著名影星李小龍在港逝世,留下一套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帶有游泳池的豪宅。香港人認為名氣太大的人住過的房子不能去住,所以沒人敢買,而時年50歲的余彭年當機立斷從銀行貸款70萬港元,加上自己尚存的35萬港元將豪宅買下,裝修一新后出租給外國人居住。憑著租金,他只用8年就還清了貸款。到1996年,這套房子的價值已達7000萬元。
另一個成功案例則發生在1975年,余彭年花250萬港元買下另一豪宅,重新裝修后出租。目前這套房子租給一個國際幼兒園,市值超過2億港元。
深圳建酒店 坐擁四“金雞”
在香港獲得成功后,1989年,余彭年回到內地,買下毗鄰羅湖海關的深圳黃金地塊。此后,他收縮在香港等地的投資,將資金調往深圳,獨資興建了彭年廣場大廈暨彭年大酒店項目。
彭年廣場大廈高57層,僅彭年大酒店總面積即達11萬平方米、客房528間,曾一度是深圳樓層最高、客房最多的五星級酒店。
去年9月,余彭年接受《新快報》采訪時估算,他的身家接近100億元,主要來自四只“母雞”:香港出租物業、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正在建設中的彭年企業家俱樂部別墅酒店度假村以及為眾人熟知的深圳彭年酒店。
他的慈善
行善不容易 好多煩心事
余彭年的善舉可以追溯到1982年。當年,他第一次回湖南老家,看到老家狀況很艱苦,難過之下,捐獻數千萬元在家鄉漣源市興建立珊學校、處理污水的立珊水壩、彭立珊救護中心等。
“行善是我的養生之道,但行善不容易,有好多煩心事,好辛苦。”余彭年回憶,1988年,他捐給長沙10輛當時最先進的進口三菱救護車,結果有一半被改裝成了公車。余彭年收回這些車輛,又捐到自己的家鄉,結果仍被挪作他用。
還有一次,“我委托一個醫院做復明手術,一次性匯了100多萬元給他們,要求他們每做一例手術,就要提供病患齊全的資料,但他們沒有提供。”余彭年后來發現,醫院虛報手術數目私吞善款。他報案后,深圳警方趕到湖南,醫院這才把所有訂金都退還了。
開慈善酒店 利潤全捐掉
有鑒于此,余彭年開始尋找可持續慈善之道。
2000年10月,深圳彭年酒店開業,26天后,余彭年公開宣布,整座大樓經營所得的純利潤永久捐獻給社會福利事業和教育事業;在他有生之年,整幢大廈不出售、不變賣;在他百年之后,整幢大廈產權不贈與、不繼承,經營所得利潤繼續無償捐獻直至大廈使用期結束。此舉開創了中國第一家“慈善酒店”的先河,也是余彭年職業慈善的開始。
他說,“我希望能夠永久保存‘母雞’,把‘雞蛋’拿出來做好事。過去酒店大樓這些都是母雞,收入都是雞蛋。只要‘母雞’一直存在,就能夠永久做好事,這也是我的希望”。
2008年,余彭年在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做出承諾,將李小龍香港故居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無償捐獻,不換取任何回報。
但2013年6月,港媒曝出他在出售名下物業李小龍故居時,疑逼買家捐款。買家稱,在交易過程中,余彭年強迫他將幾千萬港幣捐給“深圳市余彭年社會福利協會”。
掙夠一百億 捐夠一百億
2010年4月22日,余彭年在2010年胡潤慈善榜發布現場表示,“這是我最后一次捐贈,所有財產全部委托香港匯豐銀行托管、監管,不繼承、不變賣、不投資,全部用于慈善事業。”這一次,他將自己前些年捐贈后剩余的財產總計32億,悉數捐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余彭年慈善基金會,至此,基金會總值高達82億元。這些資產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銀行存款17億元;第二部分是余彭年所擁有的香港及深圳物業,估值65億元。
2013年7月,余彭年再度表達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掙夠一百億,捐夠一百億。”
一年之后的8月14日,余彭年在深圳宣布,將在未來的6到8年拿出20億元在國內20所高校設立獎學金,并捐贈14億元為貧困地區開展免費白內障治療手術。
他的人生
長壽秘訣:專做好事 健康長壽
在孫子彭志兵眼中,爺爺每天早上7點多起床,到次日凌晨1點多才從辦公室回來,再看會兒報紙,可能到3點多才會睡覺,下午有午休,但中間十幾個小時的時間主要都在工作,雙休日也是如此。
余彭年說,“知足常樂,不貪財,不做壞事,專做好事,做好事有好報,健康長壽,你不相信也要相信,這就是長壽秘訣。”
人生總結:工作第一 沒有二奶
2003年,余彭年親自動手編撰了一本《余彭年畫冊》,給自己做了總結:“余彭年先生一心以事業為重,工作第一,從無休息日,是一位工作狂的企業家,哪有時間去找女朋友,余先生不但沒有小老婆,連一個女朋友也沒有。他一心一意做生意,做好事,將全部財產捐獻出來,史無前例,令人敬佩。”
語錄
余彭年的辦公室掛著一幅書法作品,上寫:“世上只有錦上添花,到哪里去找雪中送炭?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求人更苦,人到無求品自高,助人行善是快樂之本。”
2003年,余彭年曾寫下:“兒子強如我,留錢作什么;兒子弱如我,留錢作什么……與其將錢留給兒孫花天酒地,不如自己享受做好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