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在鎮邦路72號,所得收入再用來資助特困人員;該點同時提供義診服務
今早,醫務人員在義賣點內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劉東華 攝
本報訊(記者 林小紅 通訊員 楊碧英)社會各界捐贈給紅會的,不宜放在博愛超市的各種物品,今天第一次盤活起來。它們被放在固定的義賣點,以便宜價格出賣,所得收入再用來買特困人員急需的用品。
這個點設在鎮邦路72號的一棟僑房內,房主是本報評選的廈門十大慈善人物許麗慧老人和她的先生劉以德。紅會于2004年8月在這里啟動了博愛超市。博愛超市得到市政府的支持,搬到了湖光大廈,今天紅會把這個博愛超市的發源地作為固定義賣點,同時,也作為紅會長期的義賣、義診、義捐點和廈門紅十字醫務人員志愿服務點。
義賣點開放時間是每周三至周日的8:15—17:30,義賣物品來源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向紅會捐贈的、屬于不適當直接救助貧困戶的物資,如煙酒及其他高檔貴重物品,以及愛心企業捐贈的允許義賣的產品等。義賣物品一般是未使用過的合格產品,但不提供保修服務;價格一般比市場價低,只標起價,多交不限。書畫名家愛心作品由相關部門擬定最低價,自愿認購,歡迎多捐。
義賣點可為捐贈大宗物品的單位設立專柜。志愿服務點由第一醫院、第二醫院、中山醫院、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醫院、仙岳醫院、眼科中心、口腔醫院等17家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每周五至周日8:30—12:00為所有居民提供健康咨詢、就醫建議、測血壓等服務;持有惠民門診醫療卡的對象,可憑此處醫務人員處方到紅會指定藥店免費領取40元的常用藥品。
雖然還沒來得及廣泛宣傳,但記者發現,附近居民已經熟悉這個點。今早有多位市民購買了義賣品,燦坤捐贈的小家電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