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互聯網+”的募捐,讓這個身患重病的女生恢復健康,也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師生切實感受到校園慈善站上互聯網的風口起飛的滋味。
自強社社長、大三學生何慶茂清晰地記得,4月29日0時41分,在第一條微信發出26小時后,平臺上的數字顯示為95045.81元,自強社的小伙伴們發出了一片歡呼聲:“達到了!達到了!”
他們甚至在微信上“萌萌”地寫道:“不過,多了怎么辦?”這讓大家會心一笑,卻又無比激動:“當親眼見證一個看似艱難的任務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當目睹如此多的好心人關注并愿意為我們這樣不起眼的公益活動付出,內心情感噴涌,我們只想立刻飛到熊姣身邊告訴她,生命是如此美好。”
一定要讓善良的女生擺脫病魔
熊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2014級女生,身患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時的感覺如同螞蟻爬滿全身咬噬。今年3月開學后,熊姣病情惡化,全身疼痛,無法正常坐立行走,原先的藥劑已無法控制病情,需每周注射兩次生物制劑,一年醫療費用預算為9.5萬元。
若不及時治療,將會終生殘疾,然而,昂貴的生物制劑并不屬于校園醫療保險的范圍,過去4年的治療也已花光了熊姣家中所有的積蓄,甚至欠下了債務。
熊嬌剛發病的時候,難忍的劇痛甚至讓她無法安穩地坐在座椅上安心上課,只能蹲在地上聽講,這才讓老師們知道了她的病情。
“如果我病死了,我就把器官都捐出去給別人,這樣還能救很多人呢。”面對醫院的診斷單,姑娘的善良表露無遺。
大一評選助學金時,盡管自己的家境并不殷實,但她還是要求將助學金名額讓給其他生活困難的同學。
得知情況,自強社立即著手開展愛心募捐活動。以往類似的活動,這個名列“全國十佳”的自強社一般選擇義賣報紙或在校園里擺攤設點設置募捐箱,而這一次,他們要站上互聯網的風口,讓愛與慈善齊飛。
網友愛心創造籌款奇跡
接到任務那一刻,自強社的小伙伴們多少有些擔心,隨后立即進入全力運行狀態。
面對籌款9.5萬元的目標與晚11點半的學校準時熄燈斷網,小伙伴們決定拼盡全力也要當晚把這條募捐信息發出去。編寫宣傳文案,制作二維碼,一遍遍地解決發現的問題……
4月27日22:08,“世界那么大,她卻可能無法去看看了”,自強社社長何慶茂在微信朋友圈內發出的第一條捐款鏈接引人注目。
4月28日8:00,自強社公眾賬號對“拯救中南大AS病熊姣”公益籌款活動正式推廣,并籌集到了資金457元。自強社的每一位小伙伴都緊張地盯著屏幕控制進程。募捐倡議書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師生校友的朋友圈不斷刷屏。
上午11:18,籌款達到了一個高峰——21071.91元!
短短的3個多小時內,自強社號和校內外的同學、老師、領導、家長與各界社會人士共700余人募集了5位數的資金!
下午,自強社調整了宣傳策略,決定在更廣泛的平臺上繼續募捐活動。他們不斷嘗試尋求校內外知名媒體和公眾號的大力支持。
4月28日16:16,自強社共募集善款42940.71元。
接下來就是自強社的小伙伴們見證奇跡的時刻:
4月29日0時,小伙伴們被眼前的數字震驚了:92306.63。這意味著只要再有不到3000元。他們就可以為熊姣送去這滿滿的愛心。整個自強社的微信群、QQ群都沸騰了。大家都在做最后的沖刺,迎接天亮后的驕人成果。數字不斷在更新變化:
0:10——“還差2166元。”
0:35——“還差615元。”
0:37——“還差125元。”
0:41——“達到了!達到了!不過,多了怎么辦?”
經過26小時24分鐘,在2640位社會各界支持愛心公益人士的支持下,成功籌集到95045.81元,超過目標45.81元!
自強社指導老師、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鄧宏軍老師介紹,在這些愛心人士當中,有447人是自己捐款并邀請朋友一起捐的愛心傳播者,有1109人在愛心傳播者的影響下慷慨解囊。其中僅愛心傳播者何寧就發起了141人,募集了13093.32元。仔細分析愛心傳播者和傳播流程,鄧宏軍表示,愛心人士多為學校師生校友。
讓校園慈善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對于此次網絡募捐的成效,專職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鄧宏軍老師十分驚訝:“我們帶著學生第一次嘗試用互聯網思維來做校園慈善,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力量,能在26小時內就實現籌款目標。”
在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徐桂菊看來,高校大學生規模較大,難免有學生出現突發情況急需救助,而傳統的義賣、擺攤募捐人力、時間成本高,所得也常常杯水車薪,“校園慈善的此次嘗試,對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有很大的啟發。”
“互聯網思維很關鍵。”徐桂菊分析,一是要做好活動頂層設計,通盤考慮活動起點、進程和結果,力爭一氣呵成;二是要學會運用互聯網語言向網民準確表達信息,激發網民的愛心與行動;三是要善于最大化組織互聯網協作,擴大網絡社會影響。
何慶茂和他的小伙伴們也深為感動。他們寫道:“感謝‘互聯網+’時代,感謝每一個傳遞與奉獻愛心的人,感謝有你,讓生活充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