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柔和的陽光照射在潮陽區棉城鎮的護城河上,河水微濁,隱約映射出潮陽這座古城的些許輪廓。夜雨雖已歇,但地面上的水漬卻來不及消退,涼風微襲,送來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獨有的氣息,雖是盛夏,卻又有縷縷似有若無的涼意。
前往東山景區清掃垃圾的志愿者 鄭澤彬攝
紅色的馬甲、綠色的旗幟出現在棉城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里,“青春三下鄉”五個字在水汽略重的空氣中似乎給人心頭帶來了絲絲暖意。“踐行”環保,“微愛”大山!16個來自廣東醫科大學的潮汕籍學子以“公益”為名完美地完成了從”義診”到“環保”的華麗過渡。7月14日東山風景區義務清掃垃圾——‘微愛踐行”暑期三下鄉筑夢團隊最后一站!“愛心義診”的音符剛止,“踐行”環保的樂章又起。
在經歷了鳳肚公園為期兩天的義診活動后,興許是太累了,或者是想以更好的狀態迎接三下鄉的最后一天,昨晚大家都早早地在10點前入睡,而在凌晨6點準時起床,早起是“微愛踐行”三下鄉團隊成員們作息的“鐵律”。
將近35分鐘的腳程,柔和的陽光逐漸變得“銳利”、毒辣起來,雖沿途有青蔥的樹木相伴,但山路崎嶇,一層細微的汗水早已在志愿者們的額上沁出,一路蟬鳴鳥叫,志愿者們卻也不甘寂寞,一路歡聲笑語,在討論著兩天的義診中趣事,或在交流著彼此的心得體會。
“我給一個阿叔測量血壓,問他平時血壓是多少時,他笑了笑,說:‘不能說,說了一會給我測就直接說那個接近的數,要先測測,看看你測得準不準。’被他那么一說心里其實還是疙瘩了一下,還好最后的結果和他平時測得差不多,還夸說還行,我聽到這的時候,心里蠻開心的。”隊員陳雪敏在跟旁邊的隊友分享道。
來到東山風景區,耳畔縈繞著八段錦的聲音,步入東山,沿著綠蔭曲徑,拾級而上,從山坡到頂峰,一處處古建筑、古書法石刻令人流連忘返。在因為東山的文化氣息而心曠神怡的同時,小徑旁似乎有一些不和諧的東西——游客垃圾,這正是“微愛踐行”最后一行的目的——清理東山景區的垃圾。
一次性手套、塑料袋等用具早已準備好,16個人各自分組,清理特定的區域,互相照應。
垃圾并不多,只是零散地發布在各個比較隱蔽的地方,夾在石頭縫里的零食包裝袋、草叢里的煙頭以及飲料瓶等等。但是志愿者們卻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去清理,“游客垃圾很隱蔽,比較難發現,還有粘在地面上的口香糖,也是清理起來比較費勁的。”隊員黃曉丹說到。
臨近中午十二點時,天色逐漸陰沉下來,鉛色的雨云籠罩著大地,豆大的雨點由少變多,大雨來了!大概是清理垃圾時過于專注,沒有發現天色的變化,等到被雨點打到了才發覺下大雨了。而在這時候,各自負責的區域垃圾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于是16個志愿者急急忙忙地收拾自己的東西,整理清掃來的垃圾,拿著雨具互相擋雨向山下的小亭跑去。
狼狽不堪的一天,充實的上午,雖然大家被淋成了落湯雞,但是看著一袋袋垃圾,大家都會心地笑了。
大雨傾瀉了一個多小時,在這一個多小時里,在亭子里,在大理石凳上,“微愛踐行”的志愿者們在相互打趣,氣氛融洽輕松。
但行善事,莫問前程。三天的志愿服務之旅在此止步,三天很短,意義很大。16個志愿者彼此感受不同,或感嘆,或感動,甚至是不舍。而三天的情誼或許會駐留心間一生。

志愿者在歸途 黃澤凱攝
猶記得文天祥的一句話:“獨有一語,愿于贈君者,曰:行。”“微愛踐行”三下鄉活動到這里便完美畫下句點。雖有瑕疵,用心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