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接水?怎么接?能接好?很多人在聽到學醫的大學生接水時可能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有一群即不懂建筑有沒有規劃經驗的醫學生回答了這一問題。7月24日,廣東醫科大學螢火蟲三下鄉服務隊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鳳凰縣流滾村民建小學接自來水項目已接近尾聲,民建小學134名學生即將免受飲用污染水源之苦,有干凈水源可用。
民建小學教學設備非常匱乏,簡陋---一堵破舊的土磚墻外雜草叢生,鐵門銹跡斑斑,木門破爛不堪,視線越過空蕩蕩的“操場”,一棟二層的教學樓孤零零地立在水稻田間,沒有圍墻,孩子們不僅要伏在搖搖晃晃的課桌上聽課,寫作業,并且學生們的課桌椅也多半是將就使用,部分課桌修了又修,孩子們在桌子上做筆記、做作業都較為困難。由于學校偏遠,沒有自來水,村里的孩子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挑水,用勺子舀水往桶里裝,待桶里裝滿水后, 將裝滿得快要溢出清水的木桶重重掛在他們們輕薄的雙肩,水桶晃來晃去,孩子努力把持著,盡量不讓水晃出來,因為水質問題,當地是寄生蟲的爆發地。
7月16日,“螢火蟲”帶著從社會所募集的19000余元接水項目資金來到當地,向當地村民在山上購買約15平米土地,通過修建容積約18立方米蓄水池,將水井受到污染的水源用潛水泵抽上水井進行沉淀,并采用一整套過濾系統將井水過濾成可放心使用的自來水,再將其從山上引到小學,解決當地小學生喝水,洗手等健康問題。
“感謝你們為學校做的這一切,這所小學雖然學生不多,但大多都是留守兒童,所以就衛生和洗澡問題都很難解決,我保證以后會定時組織1到2個班的學生在我們學校洗澡,同時培養孩子們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民建小學龍鳳棠校長說道,我們學校會珍惜這個自來水,并好好利用它來幫助孩子們的。
對社會人士來說,接自來水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對于一群只有大二的學生來說并不然,“其實一開始我們做這件事是沒底的,畢竟這個項目不僅跨專業跨省了,還是在農村,從聯系當地政府,設計方案到工程順利進行,如果沒有當地村民支持,我覺得是完成不了的”隊長唐欽連說,這條自來水建到目前為止,不單只用于當地小學,也會以分支的形式向周邊村民開放,達到造福一方的目的。
帶過去,留下來,這是“螢火蟲”公益活動的初衷,據悉,該團隊今年暑期已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林略村開展科普義教、義診、留守教育需求調研、貧困戶走訪贈送螢火蟲資金、文藝匯演等活動,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鳳凰縣臘爾山鎮流滾村開展腫瘤調研、義診活動,服務人次達1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