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至7月30日,魯東大學農學院“溫暖行知”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巴洲村開展了送教育衛生下鄉、關愛留守兒童、老人,助力精準扶貧等系列服務社會民生的活動,切實踐行“兩學一做”和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要扶在點上、根上”的要求,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青年大學生從實踐中學、從實踐中用,從實踐中進步。此次實踐團隊由輔導員宋韶彬老師帶隊,成員為馬寧、郝永超、劉恩琪、厲恩銅、劉明芳、王歡歡、趙云亮、韓巖松。
實踐團隊于7月23日出發,途經河北省井陘縣洪災區,歷經20多個小時到達目的地
經過簡單的休整,“溫暖行知”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以“關愛留守兒童,促進健康成長”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導,用專業知識開展了支教活動,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兒童生理衛生教育,為留守兒童帶來了書籍、文具、指甲鉗等學習生活用品,受到了學生家長和村民的熱烈歡迎。
“溫暖行知”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走進窯洞大門,關心留守老人”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走訪調查,了解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幫助有困難的老人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并用聊天、歌唱、拍照等形式給老人們帶來了精神慰藉,為他們帶來了溫暖。
“溫暖行知”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關注醫療衛生,助力精準扶貧”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走訪調查醫療衛生室,幫助其建立整理村民醫務檔案,并詳細的記錄了如:醫務室年久失修,屋內濕度過大,藥品存放無法保障等實際困難,積極向相關部門反映,幫助其順利解決。
同時,實踐團隊的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不虛高,接地氣”根據所學農業知識,為村內玉米、谷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與管理建言獻策,深入實地指導幫扶村民進行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切實做到了理論聯系實踐,為國家精準扶貧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是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校服務社會的應有之舉,結合暑期社會實踐更有意義,增加了學生與基層聯系的機會,增強了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魯東大學農學院“溫暖行知”社會實踐活動踐行了“兩學一做”,突出了學院特色,通過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老人,關注農村醫療衛生為助力精準扶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