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23日,無錫商院物聯網技術學院“無錫市青年公益創業現狀及發展前景調查分析”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物聯網技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胡子鳴、輔導員力莎的帶領下走進了無錫淘奇寶貝體育文化活動中心等7家社會組織,對組織核心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共話公益創業,探索無錫市公益創業現狀,探尋公益創業發展之路。
運營模式呈現多樣化,積極尋求發展
無錫市傳承愛公益服務中心、無錫市清蓮傳統文化藝術中心等社會組織的核心工作人員分別向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介紹了所在組織的服務對象和運營模式,通過了解后我們發現,目前社會組織運營模式多樣化,有的組織已通過活動收取一定保證成本的小額費用實現自我造血維持組織持續性運營,有的組織依靠企業贊助、政府資金支持、創投資金等上游資金支持,有的組織以自有企業利潤投入公益活動,同時,多家社會組織均表示,在后期運營中將逐步考慮多種模式結合,促進組織發展。
“公益是否不能盈利?”
“有人說,做公益是不能盈利的,各位老師認為呢?”團隊成員問道。無錫市傳承愛公益服務中心主任孫老師介紹說,在他看來,公益價值等于組織創造價值除以所得收益。當服務或者物品以不超過市場價格7至8成的價格出售時,這是維持成本的微利所得,其創造的價值即可為公益價值。
“我做了10年公益,在前面9年我覺得是不能獲利的,但在今年開始在于其他組織接觸中,我認為專職的人員是可以授薪的,這不沖突”,歡樂義工朱老師向成員們談到,“關鍵在于從整個組織的角度,其收益是否用到了解決社會問題本身”。
青年學生投入公益事業還需引導
多家組織的工作人員提及青年學生參與公益服務的情況時,普遍感到青年學生擁有公益服務的熱情,在多數公益活動中已成為志愿者的骨干成員,但是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職業定位不準確,部分學生心態不夠端正公益服務流于形式,同時自立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對于青年學生公益意識的培養和職業方向的引導還需加強。
訪談結束后,實踐團隊隊長劉曉靈說道:“通過訪談,讓我了解到了目前無錫市社會組織及公益機構的運營現狀并掌握了許多實時資訊,對公益價值、公益創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看出目前無錫市公益機構的運營模式呈現多樣化,但多數仍需依靠政府創投、企業資助等資金注入,真正依靠自我造血模式維持運營的仍在少數,同時自我造血模式也已成為多數機構組織未來思考發展的方向。對于我們青年學生來說,擁有參與公益的熱情,而持續性組織公益活動、投入公益事業,還需明確自我職業定位,提高自身知識儲備,真正明白公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