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公司大中華區(以下簡稱“百事公司”)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婦基會”)在廣東省乳源縣為“媽媽制造廣東省游溪鎮瑤繡合作社”落成揭幕,并正式開啟“2019把樂帶回家-媽媽制造”新春公益項目。來自中國婦基會資助項目部主任趙光峰,廣東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秘書長梁小釗,韶關市婦女聯合會主席汪波,乳源縣政協主席趙志敏,乳源縣婦聯主席鄧愛萍,游溪鎮黨委書記譚群英,游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天聰,百事公司大中華區飲料品類副總裁葉莉等出席了合作社掛牌儀式暨《百家印記新春繡》長卷的首秀揭幕。
百事公司的“把樂帶回家”春節賀歲活動已經連續開展了8年,成為中國食品和飲料行業的年度大戲。2019年百事公司的“把樂帶回家”與“媽媽制造”項目結合,捐資人民幣37萬元在廣東省韶關市設立“媽媽制造廣東省游溪鎮瑤繡合作社”,深度探索和踐行由“物質資助”到“持續造血”的創新公益模式,聚焦中華傳統美學文化和工藝,強調在文化扶貧的同時幫助解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媽媽制造”以合作社為單位,能持續輻射當地及周邊手工藝人,帶動當地經濟并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媽媽制造”項目是中國婦基會于2016年9月啟動實施的“可持續發展類”公益項目。該項目以各級婦聯和政府部門為依托,建立以自然村為單位的“媽媽制造合作社”并幫助其進行市場化,扶持具有一定手工藝技能的農村貧困女性居家就業、生產融合當地手藝的產品,一定程度上緩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問題。“媽媽制造”項目是對中國非遺文化傳統項目的創新公益,由原來的單純物質資質,提升為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及工藝,建立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次由百事公司捐贈的“媽媽制造”合作社,是以發掘瑤繡文化為主。瑤繡文化是我國刺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捐贈儀式上,百事公司與中國婦基會的代表們還為《百家印記新春繡》舉行了揭幕儀式。這是百事公司和中國婦基會分別邀請來自河北、山東、青海、云南、貴州、廣東等地近百位刺繡手藝工匠,以中國不同地域的年俗文化為基礎,歷時近兩個月,匠心獨具地繡制出的十米長卷。這是中國第一幅通過刺繡藝術展現中國各地獨特年俗風景的長卷繡品。該刺繡長卷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風格,交織京繡、苗繡、魯繡、瑤繡、彝繡等延續千年的非遺技藝,是百事公司在2019年春節到來之際為中國乃至全球華人獻上的特殊“新年禮物”和誠摯祝福。
中國婦基會資助項目部主任趙光峰說:“媽媽制造項目是中國婦基會聯合北京螞蟻力量手工藝文化發展中心于2016年共同成立的公益項目,通過建立媽媽制造合作社,推進文化扶貧并扶持手藝阿媽居家就業,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及保護。感謝百事公司的支持,我們今天一同見證‘媽媽制造廣東省游溪鎮瑤繡合作社’的正式落成,這將為當地手藝阿媽們提供一個工作就業、學習交流的‘家’,這不僅以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實踐改善貧困地區的就業問題,更是幫助瑤繡——這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及保護。”
百事公司大中華區飲料品類副總裁葉莉表示:“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春節’和‘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自2012年以來,百事公司連續八年成功舉辦‘把樂帶回家’春節活動,多層次詮釋每個人與‘家’的連結,已經成為公眾津津樂道的年度賀歲大戲。2019年,我們希望能更深入地探索‘家’的內涵,向每個人展現中國這個‘大家’多元的傳統文化,通過婦基會‘媽媽制造’項目,向全國人民和全球華人恭賀新禧,支持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創造長久的社會價值。”
百事公司“把樂帶回家”春節活動每年從不同的層面展現“闔家團聚之樂”,以及“樂”與“家”的內涵。從2012年“回家是父母最大的快樂”、2013年“有愛的地方就有家,有家就有快樂”到2014年的“家不以遠近,樂無為大小”,百事公司從聚焦小家團圓之樂,延伸至社會“大家”共享新春之樂,繼而賦予“家人”和“快樂”新的含義。2015年,百事公司的“把樂帶回家”與年輕人眾創“家”年華,讓年輕人成為主角與家人朋友分享點滴快樂。2016年,秉持著對中華傳統的熱愛,百事公司“把樂帶回家之猴王之家”傳遞出一脈相承的百事精神,樂鬧猴年。2017年,百事攜“國民家庭”“17把樂帶回家”,通過“國民家庭”來之不易的重聚,表達“有愛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家的意義”的真摯情感。2018年“把樂帶回家”是從理解的視角重新解讀家庭的意義,從理解中找尋家的快樂。2019年,百事公司“把樂帶回家”以“家造就了我們,又支持每一個人前行”的主題,不但向中國航天工作者致敬,并且串聯起小家、大家、國家和民族,體現了“家”和“團聚”的暖心愛意。
除此之外,百事公司還參與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歡樂春節”,攜群星以拜年短片形式將新春祝福與歡聚之樂送往亞太地標城市東京、新加坡兩地,與全球華人一起共享春節之樂。這已經是百事公司第四次受邀參與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的“歡樂春節”項目。
中國婦基會的“媽媽制造”項目自2016年9月啟動實施以來,先后在12個省份建立了40多個合作社,覆蓋蠟染、扎染、刺繡、羊絨、剪紙、盤繡、彝繡、藏秀、魯秀、銀飾等22種傳統手工藝,開發了20余款具有東方文化特色、市場前景良好的非遺產品,帶動2000余名婦女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