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薛江武代表:超96%的公益訴訟案通過訴前程序解決
2019-03-12來源:正義網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薛江武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向網友介紹了安徽檢察機關在保護長江生態綠色發展、查辦虛假訴訟案等方面的工作。

      薛江武代表:“四個一”全流程保護長江生態綠色發展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薛江武在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時,就檢察機關如何發揮檢察職能保護好長江生態進行了介紹。

      “安徽省檢察機關針對長江安徽段跨省非法處置、轉移、傾倒固體工業廢物事件頻發的嚴峻形勢,迅速打響了長江生態保衛戰。” 薛江武介紹,安徽省檢察機關把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強化生態檢察作為“一把手工程”,及時出臺服務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15條意見”。

      隨后,薛江武用四個“一”形象概括了安徽省檢察機關保護長江生態的全流程。

      “一張圖”作戰。安徽省檢察機關專門成立了省檢察院打擊長江安徽段污染環境犯罪工作領導小組,掛牌督辦重大疑難案件。“我們定期公布案件進展情況通報,定期開展辦案進度督導研判,連續召開辦理長江安徽段污染環境系列案件工作動員會、推進會、調度會,持續督導、反復加壓,不斷擰緊任務‘螺絲’,上緊責任‘發條’。”薛江武表示。“一盤棋”意識。薛江武告訴記者,滬蘇浙皖四省市的檢察長在安徽涇縣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起加強區域合作、完善共治共保5項機制,提出了一系列服務保障長三角區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檢察方案”。“一體化”辦案。薛江武介紹,在長江流域安徽段跨省傾倒固廢事件發生后,安徽省檢察院偵查監督、民事行政檢察部門第一時間跟進,并持續跟進監督,注重以案找案。沿江5市檢察機關在建議環保部門移送案件、監督公安機關立案,依法批捕起訴犯罪嫌疑人的同時,積極開展長江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共辦理訴前程序案件49件。

      此外,安徽省檢察機關還對備受關注的“10·12”、“1·26”長江安徽段污染環境案的34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一審判決全部支持了檢察機關訴訟請求,共判處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人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應急處置費用、鑒定評估費用共計1960余萬元,并在安徽省省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薛江武說道。

      記者了解到,“1·26”等跨省傾倒固廢污染長江系列案,入選了全國檢察機關立案監督優秀案例、全國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安徽省檢察機關在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中彰顯了檢察擔當,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批示給予充分肯定。”薛江武代表表示。

      “一條鏈”監督。安徽省檢察機關會同公安、環保部門聯合部署開展“打擊非法處置、轉移、傾倒固廢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加大對固廢傾倒涉案“內線”人員打擊力度;結合辦理系列案件發現的環境監管問題,督促、幫助相關部門加強源頭防控,推動工作重點從事后治理向事前保護轉變。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安徽生態環保領域辦案力度不斷加大,全省檢察機關共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1562人,提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169件,為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作出了積極貢獻。

      薛江武代表:超96%的公益訴訟案通過訴前程序解決



      從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到全面開展三年來,安徽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成效如何?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薛江武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介紹自試點開始的三年多來,安徽省檢察機關共摸排公益訴訟線索3403件,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132件,其中訴前程序1907件,提起訴訟225件;兩年試點期間,共提起訴訟71件;公益訴訟工作全面開展后,安徽省共提起訴訟154件,提起公益訴訟位列前茅,安徽省基層院全覆蓋提起公益訴訟。

      不僅如此,一直以來,安徽檢察公益訴訟都走在全國前列,創造了多個“首例”。據薛江武介紹,安徽省檢察機關先后辦理了全國第一例對市級行政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全國第一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受到了廣泛關注和肯定。

      “安徽省4件案件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全省檢察機關共有12個集體、21名個人被記功表彰,公益訴訟工作被評為安徽省第二屆‘十大法治事件’。”談起安徽檢察公益訴訟的成果,薛江武如數家珍。

      成績斐然,安徽檢察公益訴訟取得如此成效,“法寶”是什么?

      “我們爭取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推動安徽省政府出臺全國首個支持行政公益訴訟的指導意見。”薛江武表示,安徽省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公益訴訟應訴工作的通知》就是行政機關首個加強和支持公訴訴訟出庭應訴的文件。

      記者了解到,工作中,安徽省檢察公益訴訟有超過96%的案件通過訴前程序得到解決,“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建立完備的體制機制保障,是確保安徽檢察公益訴訟實踐探索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此,薛江武表示,安徽省檢察機關率先在全國探索推進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機制,對于各地檢察機關摸排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堅持由市檢察院統一管理、同時報省檢察院備案;對于辦案力量,以市為單位統一調配使用;對于重大敏感案件,由省院指定專人全程跟進指導。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目的不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簡單的刑事處罰,而是修復社會關系,使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呈現良性發展的態勢。“安徽省檢察機關始終重視公益的實際修復效果。”薛江武告訴記者,在案件審查、報批過程中發現問題已經解決、損害已經修復的,及時終結程序;在提起訴訟后,發現行政機關組織整改、問題得到解決的,檢察機關及時撤回起訴,切實做到監督與配合并重;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后,重點關注裁判執行情況,推動問題徹底解決。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建立時間短,公眾知曉度不高,如何借助宣傳的力量,提升社會對檢察公益訴訟的認知度?薛江武介紹了安徽省檢察機關的經驗:連續三年開展了以公益訴訟為重點的“7.13”集中宣傳日活動,組織全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宣傳周活動,在全國率先發布公益訴訟白皮書,聯合相關媒體集中宣傳公益訴訟職能和成效,向社會公布工作情況和典型案例。

      “通過一系列宣傳推廣,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社會認知度不斷提升,安徽公益訴訟宣傳周的經驗做法也得到了最高檢的肯定。”薛江武說道。

      薛江武代表:提升隊伍素質適應全面平衡充分發展新部署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薛江武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就安徽省檢察機關促進民事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工作充分發展、加強辦案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等情況進行了介紹。

      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檢察公益訴訟”的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理念。在薛江武看來,這是檢察機關從憲法定位出發,適應偵防轉隸新形勢,對完善法律監督體系、提升法律監督能力作出的新部署。

      在薛江武看來,刑事檢察要向“做優”聚焦,通過實施刑事檢察培優計劃,優化職能配置、優化辦案模式、優化監督機制;民事檢察要向“做強”發展,實施民事檢察提升計劃,著力強化監督能力、監督力度、監督質效、監督剛性;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要向“做實做好”努力,重點制定好、實施好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穩健發展計劃,做到既穩步推進,又健康發展。薛江武認為,民事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工作要取得充分發展,辦案隊伍的素質能力是基礎,也是關鍵。為提高包括民行和公益訴訟在內的檢察隊伍專業化素質,安徽省檢察院大力實施專業人才引進、青年英才培養、崗位素能提升和檢察業務專家倍增等人才工作“四項工程”。

      據統計,2018年安徽省檢察機關已經引進民行和公益訴訟專業人才23名,培養青年英才51名,省級檢察業務專家3名。還加大上掛下派、交流輪崗、檢校合作工作力度,省院選派17名年輕干部進行交流接受鍛煉,接收大學教授到省檢察院民行處掛職處長助理、19名在校大學生來院實習,選派民行部門干警到法院跟班學習,為全面履職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根據計劃,到2020年底,安徽省檢察機關將引進500名以上專業人才,培養1200名左右檢察英才,省級檢察業務專家不少于50名,干警本科以上學歷占比達到94%,優化建成以法律專業人才為主體、其他專業人才為補充,專業齊備、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安徽檢察人才隊伍。

      結合工作需要,安徽省檢察機關還建立了民行專家庫,制定了民行監督案件專家咨詢論證工作辦法,借助“外腦”提升監督質量。“依托公益訴訟研究中心,我們建立了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特色教育培訓基地,進一步推動公益訴訟人才培養。”薛江武說道。

      薛江武代表:全力查辦披著合法外衣的虛假訴訟案


 
      長期以來,檢察機關司法辦案“重刑輕民”現象十分突出,在力量配備、能力建設、監督實效方面似乎都不能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加大民事監督的期盼。面對此問題,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薛江武在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時表示,安徽省檢察機關要下大氣力強弱項、補短板,把民事檢察做強做好,在維護司法公正中凸顯檢察作為。

      薛江武告訴記者,為打造民事檢察“強化版”(即民事檢察要向“做強”發展,實施民事檢察提升計劃,著力強化監督能力、監督力度、監督質效、監督剛性),安徽省檢察機關堅持依法正確履職,綜合運用抗訴、再審檢察建議、檢察建議等監督方式,對包括裁判結果、審判人員違法行為和執行活動在內的民事訴訟活動實現全面監督。

      “民事訴訟監督格局整體上從以往偏重對裁判結果的一元監督格局,轉變為裁判結果和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執行監督全面發展的多元化監督格局。”薛江武表示。

      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省檢察機關共針對法院生效裁判、民事調解書提出抗訴340件,法院審結216件,再審改變率70.8%;提出再審檢察建議1529件,抗訴數和改判率均穩居全國前列。

      在重視對裁判結果進行監督的同時,安徽省檢察機關還把監督的注意力放在影響裁判結果公正的審判程序和實現裁判結果的執行程序上。

      “我們特別注重全過程、多方位維護司法公正。”薛江武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安徽省共辦理民事執行監督案件1700件,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案件557件,多元監督格局日漸穩固并不斷完善,基本形成省市兩級檢察院以辦理生效裁判監督案件為主,基層檢察院以執行監督和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為主的訴訟監督工作模式。

      準確把握監督條件,提高監督層次,積極運用檢察建議、糾正違法通知書、建議更換辦案人等多種手段,注重對審判程序中“不立不裁”、違法送達、違法保全及違反管轄、回避、審限規定等違法情形開展監督……安徽省檢察機關的一系列的舉措,創新了審判程序監督工作。

      在民事訴訟中,虛假訴訟也是一個頑疾。濫用訴訟權利、虛假陳述、偽造證據、提供虛假證據等訴訟失信問題,是檢察機關開展民事審判和執行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此,安徽省檢察機關全力查辦披著合法外衣的‘虛假訴訟’案件,促進保障司法公信和司法公正。”薛江武介紹。

      “去年以來,全省民事抗訴案件中涉及虛假訴訟的案件25件,審判程序和執行監督中涉及虛假訴訟20件,檢察機關均嚴格辦理,提出監督意見。”薛江武總結說。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