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2019年騰訊公益伙伴分享會在北京舉行。在分享會上,騰訊公益與來自全國各地數十家公募慈善組織,共同發布 “騰訊公益共創2.0之UP計劃”,宣布從伙伴成長、持續發展、能力共享三個方向,通過包含工具、流量、培訓和資金激勵在內的三大能力、五大場景,推動整個公益生態的全面能力進階。
中國互聯網公益飛速發展的同時,正向全球輸出一套富有創新力的“中國樣本”。民政部本月發布報告顯示,過去的2018年,以騰訊公益平臺為代表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為全國1400余家公募慈善組織募得逾31.7億元善款,增長明顯,指尖公益成為新的潮流。
“整個生態的蓬勃發展,需要平臺和組織實現更好的共建與共創。“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表示,騰訊公益將繼續以“公益伙伴數字化助手”為使命,和行業諸多伙伴一起用科技連接信任,讓數億用戶的每一份善念都更有力量。
五大激勵場景助力伙伴能力進階
目前,騰訊公益平臺上已有超5萬個公益項目,近萬家慈善組織。隨著更多慈善組織入駐平臺,機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成長訴求。而在騰訊公益看來,幫助公益伙伴獲得更好的能力成長、共同為用戶創造更多信任與價值,是一直以來的目標。
2019年,騰訊公益平臺發布“騰訊公益共創2.0之UP計劃”,將平臺對公益伙伴的激勵體系進一步升級。UP計劃的幾項核心能力包括:
提供多元激勵場景,助力組織探索個性化成長路徑——相比過去兩年激勵計劃的不同,UP計劃根據行業發展趨勢,為伙伴提供了五個激勵場景,包括了“愛心用戶場景”、“企業公益場景”、“團隊公益場景”、“線下公益場景”、“公益傳播傳播”,只要通過實際的參與效果便可以獲得對應激勵。無論已是行業頂尖的國民級慈善組織、還是尚在發力的小而美草根機構,都能自主選擇不同的激勵計劃,收獲符合自身成長目標的價值。
提供高效的資源包,助力組織自身互聯網公益能力的進階與長遠發展——資源包計劃將開放超百億級的曝光資源、千場互聯網公益培訓、百家媒體資源貢獻、超20款線上公益產品工具以及資金激勵給予優秀慈善組織。慈善組織更是可以實實在在的根據自身發展階段,任意選擇流量、資金或培訓等多個的激勵包。
提供開放共建的平臺,助力組織與平臺,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能力共享——騰訊公益將深入產品共建,開放部分名額給公益伙伴,通過深度調研伙伴需求形成機制、產品經理零距離、一對一溝通等形式,鼓勵共同創造與分享價值成果。此外,為更好提升組織的籌款效率和效果,產品將推出“子母項”、信息化管理平臺等服務,幫助組織將從前端的發起流程,再到后端的管理全面升級。
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表示:“互聯網的浪潮下,行業的發展路徑千人千面,我們希望在2019年與更多伙伴一起,共創和共贏,為中國公益的前行尋找新動力、新方向。”
“共建共創“成中國公益生態新趨勢
這幾年,慈善組織、企業和互聯網公益平臺三方合力,引領并帶動大眾力量參與的方式,不僅讓 “人人公益,指尖公益,隨手公益”成為潮流,更展現出了“共同創造”的新特征。
作為民政部第一批指定的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騰訊公益平臺截止2019年3月,已
已有逾2.2億人次網友捐出超51億元善款,為數千家慈善機構的萬余個公益項目貢獻力量。用互聯網核心能力推動公益行業的長遠發展,是騰訊公益平臺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8年,騰訊公益平臺發布共創計劃,與伙伴一起建立規則共創和產品共創的新嘗試。而作為國內首個全民互聯網公益行動日,由騰訊公益牽頭發起的99公益日也首次嘗試規則共創。前后跨度近3個月,先后舉辦思想匯沙龍、線上公開征集、規則委員會提案會、規則委員會專業評審會,近80位99公益日參與者、學者、專家、媒體、咨詢、律師等行業內外伙伴參與建言,收集到線下線上231條建議。最終形成2018年99公益日規則。
在產品共創上,開放部分機構的調研和內測,并推出專屬于服務公益伙伴的聯合勸募管理與組織內部管理的信息化產品,助力慈善組織更高效服務。
除了平臺在主動探索“共創”,全國性公募、地方性公募、民間慈善組織紛紛加強了機構和平臺,機構和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擁抱技術潮流。
作為2010年新興的公募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在過去的2018年里,兒慈會總籌款超5.2億,61%來自互聯網。而5年前,這個數據僅為8%。2018年,99公益日,兒慈會53個項目組聯動了140余家企業參與配捐。同時聯合公益項目在數十省開展線下募捐活動。
兒慈會副秘書長姜瑩說:互聯網促使我們機構進行結構性改革。在每年99期間,我們聯合上百家公益伙伴一起齊心協力,幫助更多的孩子。機構在公眾籌款及組織能力、互聯網傳播和團隊建設等方面都取得快速成長。
做好“數字化助手”輸出“中國樣本”
在互聯網時代浪潮下,慈善組織進行互聯網籌款的頻率越來越高,公眾的接受度也不斷提升,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數據的增長。
近期,民政部發布了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全年數據,總募集善款超過31.7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26.8%。其中騰訊公益平臺居首,共募款17.25億元。
同時,互聯網募捐場景越來越多元化,運動捐、閱讀捐、積分捐、消費捐、企業配捐、虛擬游戲捐等創新方式,受到公眾歡迎。日捐、月捐、零錢捐、一對一捐等捐款種類日漸多元,80后、90后成為互聯網募捐的主流,00后開始參與互聯網公益,由騰訊公益提倡的“指尖公益“和”理性公益“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初步形成了一個鮮活的互聯網公益“中國樣本”。
“中國樣本”的形成離不開平臺和慈善組織的共同努力。過去幾年,騰訊公益平臺從產品、政策、培訓為行業發展推出了一系列激勵計劃,而慈善組織基于互聯網特質,從傳播策略、動員手段、籌款籌物方式等也在打造自己的專屬品牌。
騰訊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表示,平臺希望做好公益伙伴得力的數字化助手,承擔工具箱、連接器和生態共建的作用。“2019年,我們將和公益伙伴一起,創造更多公眾喜愛的公益場景,幫助慈善組織和項目更好連接公眾,在品牌、人才和專業化能力上,實現全面發展,這將是中國互聯網公益值得期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