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李文:力推高品質兒童閱讀
2019-04-23來源:《中國慈善家》
       假使生活使人困頓,那么閱讀會是一種救贖,予人一種超越現實的精神力量。

       閱讀曾是李文的“武器”。少年時期成長于偏僻小鎮的她,依靠著有限的閱讀,在相對閉塞的環境里,感受到了來自“外面”的光亮。這讓她有了走出家門的渴望。那個時候,她夢想自己的小學能夠擺滿圖書。

       三十幾年后,因考入大學而得以改變命運的她,把推廣兒童閱讀作為努力的目標。2010年,她發起的天圖教育基金會(愛閱公益基金會前身)正式通過深圳市民政局審批。8年來,基金會致力于推動兒童閱讀的發展及閱讀品質的提升,不僅在全國捐助鄉村小學圖書館,還相繼開展了“閱芽計劃”和“IBBY-iRead愛閱人物獎”等多個公益項目。

       李文認為,高品質的兒童閱讀,是解決城鄉教育差距、家庭貧富差距可能導致的社會問題和個人成長問題的途徑之一。


2018年12月28日,愛閱公益基金會聯合救助兒童會、深圳市閱讀聯合會、深圳市南都讀書俱樂部等機構共同發起深圳首個“親子共讀日”,倡議父母每天和孩子共讀半小時。 

       引領閱讀

       1996年,初到深圳的李文到深圳書城購書,立刻被這座城市濃厚的閱讀氛圍吸引。“這是我第一次推著購物車購書,排隊付款的隊伍很長,每個人的推車里幾乎都是滿的。”從那一刻開始,她暗暗慶幸自己來對了地方,同時認定深圳的發展“不可估量”。“閱讀”二字也成為她后來在深圳工作生活的重心。

       李文上世紀60年代出生于湖南省株洲縣的一個小鎮上。在那個一切都處于“封閉與貧乏”狀態的年代里,閱讀的經驗便是人生選擇的經驗。李文至今仍能背誦《簡愛》中簡愛說給羅徹斯特的那段話:“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走過幾十年的婚姻,李文回顧起來,至今覺得“這尤其重要,就是婚姻牢固幸福的一個基礎”。

       德國學者斯特凡·博爾曼在《閱讀的女人危險》一書中,講述知識改變了女人,讓她們變得有思想,不再任人擺布。改革開放初期,上初中的李文開始近乎貪婪地閱讀著《芙蓉》《收獲》《小說界》《小說月報》《散文》等“所有能夠找到”的文學期刊,甚至《父母必讀》。李文說,她應該是《父母必讀》最早的一批讀者。每到周末放假回家,因為這些期刊的強烈吸引,鎮上的郵局是她必去的地方。

       上世紀80年代,通過高考,李文離開了小鎮,最后在深圳定居,現已在深圳生活了22年。

       “人生道路是在不斷的選擇過程中疊加起來的。”李文身邊有不少因為缺失了教育機會而無奈做出被動選擇的同齡人。“我很多堂表兄妹,都非常聰明漂亮,但是因為出生在鄉村,都在小學階段就停止了學業,而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就是教育的差距。”她說。

       引導鄉村兒童愛上閱讀的愿望埋在了李文的心底。到達深圳之后,李文很快成為深圳最早的義工之一。之后,她加入深圳獅子會,和沙井服務隊的成員一起推動助學公益項目“春風圖書館”。這個項目后來在全國許多鄉村小學落地生根。

       隨著公益實踐的不斷深入,李文開始嘗試自己親手運營一個公益項目。2008年,她在自己的母校湖南省株洲縣朱亭鎮小學捐贈了第一個鄉村小學圖書館項目。隨后,她和團隊開始考察我國鄉村兒童閱讀情況。為了能夠深入且持續地推動兒童閱讀,2010年,李文注冊發起了天圖教育基金會。2013年基金會改名“愛閱”。

       截至目前,李文和她的先生王永華在兒童閱讀方面的捐贈達6000余萬元。

iana-dmytrenko-427559-unsplash

       有“選擇”的公益

       在考察一些小學時,李文發現有學校為應付上級檢查,買了大量無用的書碼在圖書館充數。她和同事曾在甘肅一家小學圖書館見過許多類似《如何修下水管道》的小冊子堆放在布滿灰塵的圖書架上;在湖南一個兒童圖書館,她甚至看到了成人小說。

       李文認為,導致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者沒有意識到閱讀在學校的教育機能和重要性;二是上級制定的考核指標和制度不切實際,如單純求量不求質。

       “孩子能讀什么書比讀多少書更重要。很多鄉村小學圖書館的圖書跑贏了考核的數量指標,輸掉的是孩子建立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可能性。”

       為解決這一問題,2011年,李文邀請兒童文學博士王林領銜研制了《小學圖書館基本配備書目》。“這個書目集科學性、趣味性、經典性、藝術性、文學性、適切性為一體。”李文說。次年,這份書目正式在國家圖書館少兒館發布,是中國首個經過系統研制的小學圖書館基本配備書目。

       “愛閱童書100”是愛閱公益從2017年開始做的評選年度新童書和教師圖書的一個公益項目,志在幫助家長、學校、兒童閱讀公益組織解決孩子讀什么書的問題。

       這兩個書目項目都是耗時耗力耗資的項目,同時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和組織能力。即使這樣,李文表示,“基金會也會持續堅持下去,因為太需要了。”

       為了讓捐贈的圖書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李文還做了一項工作:給當地教育局局長、小學校長開展關于兒童閱讀的培訓。以湖南炎陵縣為例,全縣23所小學及10多個教學點的教師、校長都進行過集中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閱讀的意義、鄉村小學圖書館建設方案、教師開展閱讀活動、設計閱讀課程及閱讀教學。

       李文把小學校長們分為三類:一類是雖然沉睡著,但是可以喚醒,通過培訓,他們可以把這些書用起來。另一類是醒著的,他們知道閱讀的重要性,書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還有一類則是很難喚醒的——“基本上沒辦法,我們把書捐過去,擔心會變成垃圾或純粹的擺設。”李文說,對于前兩者,通過培訓可以幫助他們成為閱讀推廣的“種子”,而對于最后一類,則暫時不會考慮向其所在學校捐建圖書館。

       為了更好地推廣閱讀,2014年,愛閱基金會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建立了“愛閱電臺”,開通了“繪本花園”“文學花園”兩個欄目,以講故事的方式向孩子們傳遞閱讀之美。如今,愛閱電臺的主播志愿者已有70余位,幾乎都是具有專業背景的電視臺或電臺主持人。

       “國際幼兒教育界已達成共識,兒童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當從出生開始。然而,我國兒童早期閱讀教育起步晚,存在不少問題,如用于開展早期閱讀的公共資源極為有限,社會和家長對早期閱讀觀念意識淡薄等。”李文說。

       為盡早補上這一“短板”,2016年,愛閱公益基金會聯合深圳市婦女聯合會、深圳市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機構,發起全國首個政府與民間基金會聯袂推動的兒童早期閱讀項目“閱芽計劃”,為0~6歲在深圳生活的兒童免費發放“閱芽包”。目前,閱芽計劃已發放閱芽包8萬余份。“閱芽計劃”引起了不少公益組織和政府機構的關注,哈佛大學也對其進行了有效性研究,不久將發布結果,李文希望研究成果能給相關機構和個人帶來啟發和行動。2019年,“閱芽計劃”將拓展至鄉村。

       除了捐助項目外,基金會還開設了早期閱讀推廣人培訓班,學制一年半,從理論到實踐到活動進行全面培訓。

ben-mullins-785450-unsplash

       更大的夢想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確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閱讀不僅是兒童自身成長的需求,還能促進國際間的理解。去年開始,李文參與到全世界的兒童閱讀推廣事業中。

       2018年9月1日,愛閱公益基金會與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正式簽訂協議,資助設立“IBBY-iRead愛閱人物獎”。

       IBBY是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正式咨商關系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由葉拉萊普曼女士和林格倫女士等于1953年創立于瑞士蘇黎世,如今在全世界近80個國家設有分會,有“小聯合國”之稱,是致力于把全世界圖書和兒童聯系在一起的一個國際網絡。IBBY于1956年設立的國際安徒生獎是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項,有“小諾貝爾獎”之稱。去年,著名出版人張明舟被選為IBBY主席,這是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成立65年來,中國人首次成為其主席。

       “IBBY-iRead愛閱人物獎”每兩年由IBBY各國分會提名候選人,最終由獎項的評審委員會評選出兩位杰出人士。每名獲獎者將獲得獎金20萬元人民幣。除此之外,還將為每位獲獎人指定的非營利性兒童閱讀推廣項目捐贈15萬元人民幣,用以支持該項目發展。

       李文希望借由此獎項促進全世界兒童閱讀事業的發展,增進中國與全球閱讀推廣項目和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我們希望通過高品質的兒童閱讀,讓每個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成為終身閱讀者。”在李文看來,每個人一生都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一個是兒童時代,一個是為人父母之時,另外,升級做祖父母之后也是一個好時機。一些關于愛的主題、情緒管理主題的書籍,不止兒童受用,成人同樣可以成為讀者。而她自己就是“童書”的受益人。

       她分享了兩本童書,《在教室說錯了沒關系》和《敵人派》。“一個是鼓勵每個人勇敢表達的,一個是教授如何與別人化解矛盾的,讀完對我個人和周圍人際關系的相處都非常有幫助。”正是因為閱讀的原因,她的教育方式溫情脈脈,極少對孩子和親人有“催熟”或干涉的心態。

       “做閱讀首先要熱愛閱讀,愛閱就是熱愛閱讀的意思;另外,我們通過推廣閱讀,帶給別人愛,我們自己也享受這份愛的傳遞。”日本學者黑田鵬信曾說:“知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在這份公益事業里,李文認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從人性來說,人不管什么時候,都是渴望成長的。這份公益事業做進去了之后,我認為是真正能夠構建我生命意義的。我真的還蠻感謝我自己做了這件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