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品牌做公益這件事不再是“看上去很美”,而是真正做到了與消費者建立深刻的聯系,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最終實現公益的初心。
你能想象嗎,距你千里之外的浩瀚海洋之中,隨著你每完成一次簡單的互動,便會有一件塑料垃圾被打撈出來。
雅詩蘭黛集團旗下高端護膚品牌LA MER海藍之謎和騰訊QQ在4月16日,共同發起「掃一撈一·海洋減塑行動」,讓你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近距離地感受到塑料垃圾對于海洋環境的傷害;只需一個簡單的動作,便完成了一項慈善之舉。
截至目前,「掃一撈一·海洋減塑行動」頁面獲得了超過1500萬次訪問,且在未來一年里,雙方將打撈1500公斤的海洋垃圾,以身作則為海洋公益持續貢獻力量。
這是一個談塑色變的時代。
3月28日,為防止塑料制品污染海洋,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法案,規定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歐盟國家使用飲管、餐具和棉花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據估計,全世界每秒鐘便會生產出10噸塑料,每年有500萬至14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這些塑料垃圾在洋流作用下還會被重新沖上海灘。近年,甚至連世界上最偏遠最荒涼的島嶼上都出現了塑料碎片的蹤跡。
除此之外,商業大公司也紛紛開始實施自己的限塑策略。巴斯夫、陶氏、科思創等多家化工巨頭宣布,聯合成立全球聯盟,終結塑料垃圾。星巴克和麥當勞等餐飲巨頭也宣布停止提供塑料吸管。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計劃到2025年,把品牌涉及到的所有塑料包裝全部替換為可重復使用、可回收利用或者可堆肥的材料,完全取消對普通塑料材質的使用。
不過,這些計劃或多或少都與你我有一定距離。如何讓普通大眾更直接地參與到海洋保護之中,品牌又將如何將自己的環保理念付諸為消費者的切實行動?從LA MER海藍之謎對海洋公益的探索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用觸手可及的公益,為品牌價值升溫
在某種程度上,品牌做公益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許多環保工作,都發生在生產供應鏈環節,使消費者很難真正參與其中,也無法影響到更多公眾。
海藍之謎秉承“取自海洋,回饋海洋”的信念,致力于用更有效更深入的方式為海洋保護做貢獻,讓公益不僅僅停留在創意層面。這次的“海洋減塑行動”中,海藍之謎有效借助騰訊的平臺能力,用科技的加持讓公益迸發出了新的能量,喚醒公眾保護海洋的意識。
你只需要打開手機QQ,點擊右上角“+”號,對著塑料水瓶、一次性杯、一次性叉勺等塑料制品“掃一掃”,就可以看到旗魚追趕著“食物”,卻被一次性杯子套住了嘴;一只活躍的小丑魚誤入塑料瓶,被困住了;或者海豚不小心將塑料叉子吞進肚子里……
這便是海藍之謎的公益初心與技術創意融合的結果。借助 QQ-AR技術,海藍之謎通過虛擬效果與生活場景的融合,讓體驗者切身感受到塑料制品對海洋生物以及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而用戶掃描一次,海藍之謎與騰訊QQ將為其從海洋撈回一件垃圾,在充滿趣味的同時,又不失實踐意義。借助創新科技的應用,此次公益行動降低了參與門檻,讓普通用戶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保護海洋,減少塑料垃圾的危害。
用“科技向善”的態度“回饋海洋”
如你所見,這是一次在品牌公益與科技公益融合下的新嘗試。
十幾年來,海藍之謎始終致力于海洋保護事業,舉辦提升公眾海洋保護意識的活動,為全球海洋保護項目創造可持續性。2018年6月8日,為慶祝 2018 年世界海洋日,海藍之謎便舉辦了一場以“滄海變遷 蔚藍覺醒”為主題的環保公益活動,以多感官互動帶領嘉賓“深潛”入海,從而喚醒公眾對于海洋的珍愛及保護海洋的意識。
而海藍之謎今年發起的“海洋減塑行動”,則是與騰訊“科技向善”的理念相契合,借助科技為公益賦能的成果。在這一層面,騰訊也曾幫助不少品牌進行了諸多嘗試。無論是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知識科普,還是這次對于海洋塑料垃圾的回收,騰訊在公益實踐層面的優勢在于洞察能力和流量,它可以通過自己的傳播優勢和流量渠道,擴大公益的傳播范圍與力度,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品牌做公益這件事不再是“看上去很美”,而是真正做到了與消費者建立深刻的聯系,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最終實現公益的初心。
毋庸置疑,公益行動在未來將成為品牌價值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而如何真正做到與消費者一起投入到保護地球生態及其他的公益事業之中,并讓用戶切身感受到品牌做公益的用心與誠意,LA MER海藍之謎和騰訊QQ的這次“海洋減塑行動”,則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