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長成
2017年8月,在長沙舉行的一場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上,剛滿20歲的柳濟琛激動地哭了一場。
1800名學生踩著背景音樂《讓世界因我而美麗》的節奏陸續進場,柳濟琛在臺下觀望,回憶自己成立高校素食聯盟(以下簡稱素盟)的點點滴滴以及自己一直以來的愿望——讓全國的高校都有素食協會,恍惚覺得,自己的夢想將會在這里一下子全部實現。
可現實并不總是盡如人意。柳濟琛心里明白,無論他為了多一分鐘的宣講時間和主辦方如何費力交涉,他能影響的終歸只是一小部分人,或者只是“讓大家稍微有一點印象”而已。
最開始加入清華大學素食協會時,他并不這樣認為。
2014年,云南小伙柳濟琛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清華,他加入過很多不同類型的社團組織,但因為一直偏愛素食,最后選擇了留在素食社團。
從偏愛素食、蛋奶素食到徹底吃素,柳濟琛也經歷了一系列轉變。
最初他只覺得吃素是一種個人飲食習慣,后來逐漸發現堅持素食的人整體精神狀態、身體狀態都非常好,清華大學教授蔣勁松的一場名為“素食之道的七個維度”的宣講,更是將他征服。
“后來看了一個紀錄片《從農場到冰箱》,很震撼,就決定吃素了。”
《從農場到冰箱》是一部時長12分鐘的紀錄片,由美國演員、制片人詹姆斯·克倫威爾進行講述,全方位地展現了美國各種食品廠的工作流程實景,描述了成為食物的過程中,動物被屠宰的痛苦場景,以宣傳愛護動物的素食主義者理念。
巨大的沖擊和價值觀再塑,讓柳濟琛產生了一種舍我其誰的少年意氣。大一下半學期,他牽頭組織了一場“素食游園會”,邀請北京十余所素食餐廳走進清華,免費派發素食,宣傳素食理念。
“北京其他一些高校的同學覺得我們活動辦得很好,就希望我們也能幫助他們學校成立素食社團。當時就覺得不一定只做自己學校的事情,可以把這個面做得更大一些。”
2017年4月22世界地球日,“素盟”成立,當時作為清華大學素食協會會長的柳濟琛將目標定在兩年內幫助1000所學校成立素食社團。但素食者畢竟屬于小眾,大多數參與的學生又以志愿服務為主,“所以我們那種組織形態根本無法支撐這么大一個事情。”
只是,一心只想推廣素食理念的柳濟琛彼時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每天都像上滿了發條,沖刺在一條百米跑道上。
“那種狀態下人好像機器,而且人的關系也會有一些異化。”
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頻繁的差旅,團隊內部的分歧漸漸浮現出來。發現問題后,柳濟琛開始學著調整目標。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組織架構的完善上,也不再期待一蹴而就。學會妥協,或許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堂必修課。
目前,素盟推動全國近50所高校成立了素食協會,并定期舉辦論壇與校際交流活動。褪去激烈的銳氣,柳濟琛看待素盟所取得的成績,心態已十分平和。
他現在時常想起《Hey Jude》里的一句歌詞,“Don't carry the world upon your shoulders(不要一個人去承受這一切)”。
回想之前,他覺得那時自己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是現在不會了,我覺得還是要順其自然。”
破土在望
柳濟琛常常將素盟比做他人生的土壤。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人生事業的方向,甚至于他第一次創業,也與素食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次,他和朋友在一家素食餐廳吃飯,餐廳贈送了一張“惜福卡”。“惜福”二字意在珍惜糧食,如果顧客能夠做到“光盤”,就能得到一張“惜福卡”,累計達到一定數量,餐廳就會有優惠贈送。柳濟琛靈機一動,“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做到面向全民,而且用互聯網的方式,所以當時就想到‘光盤打卡’。”
2018年5月4日青年節當天,新素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時代、新素質、新青年,其實剛好就是新素代的意思。”柳濟琛將“光盤打卡”定位成一種流量入口,期待用戶將善意的行為轉換成積分,然后用積分兌換禮品,反向激勵用戶實現“餐餐光盤”。
公司成立后,柳濟琛帶領團隊用了近半年的時間去往全國各地的餐廳,拍攝光盤照片用以訓練人工智能。“比如說,盤子有方的有圓的,有剩點湯的,抹點油的,其實很不容易,有一點吃力不討好的感覺。”
甚至有人問他:“你有這個AI技術,做點什么不行非要做光盤打卡?”
然而柳濟琛覺得,“光盤打卡”的商業模式在理論上與現實中都非常成熟,“可以把所有的平臺服務都連接起來”。另外,他也認為“光盤”的價值觀與素食觀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價值觀考核不再是唯一以人為核心的,會考慮自然,或者其他的物種,所以素食的價值觀就與之不謀而合了。”
他始終沒有忘記推廣素食理念的夢想,但經過這幾年的磨礪與沉淀,他早已學會將眼光放長遠。“我現在覺得推廣素食是一個長線的東西,是文化和產業雙向的東西。我覺得需要時代推動,也需要產業推動,雖然‘光盤打卡’不以素食為基調,但是它的一個土壤。”
然而商業的規則與廝殺遠非校園內的社團組織可比。在產品上線發布之前,柳濟琛坦言自己曾經“有些受傷”。
“有人評價我們這個項目說,去打比賽太容易了,科技、公益、環保、大學生創業……好像哪里都占一點。但我當時去聯絡一些大型的基金會,結果發現人家都不回我,和我原來的想象可能不太一樣。”
柳濟琛一步步意識到,理念固然重要,但是更關鍵的問題,是產品真正能夠影響多少人,為社會帶來多大改變。“素盟也好,‘光盤打卡’也好,自己變得越來越務實,我也覺得人一定要低調,要時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過有些時候他也會想,自己似乎過早地失去了太多大學生活的樂趣,也有人常常說他老成。“我覺得不好也不壞吧,反正我已經變成這樣了,只能享受,只能接受自己。”
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光盤打卡”的工作中,柳濟琛打算今年辦理休學兩年。他從根本上相信這顆種子的力量,未來他希望能夠將“光盤打卡”推廣成為全民性質的軟件,甚至走向國際。這個過程可能會有波折,會很漫長,但他相信一切只需要等待,就像種子埋在黑冷的地下,總會長大,總會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