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我們國家的志愿服務也得以迅猛發展。 可以這樣說,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暗合了這個社會由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的轉化,這是一件好事。 并且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這也是一件好事。
提起志愿服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奉獻”,這沒錯。 但如果將它理解成一種單向給予的概念,“幫助別人”,就有點兒問題了。 要知道,志愿精神中還包括“互助”的含義。 奉獻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務精神的精髓。 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提高自身的辦事能力,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志愿服務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福利的提高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它是各國和聯合國進行人道主義援助計劃、技術合作、改善人權、促進民主與和平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從事公益事業十五年來,志愿者服務時間長達6000小時,和常人一樣,我也只是普通的上班族,過著普通的生活。 如果說偉大來自于平凡的堅持的話,那么我用愛心堅持下來的公益事業則造就了我的不普通。 在日復一日的公益活動中,我不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一個志愿新兵成長為廣州資深志愿者領袖。 有很多人問我,志愿服務6000小時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我只想用四個字告訴他們: 日積月累! 當你每天堅持,直到自己都沒有想到竟然已經服務了這么長的時間,慢慢地,公益就會成了自己的“第二生活”。
現在我想要大家搞清楚一件事情,其實,志愿者也是得到者,甚至是更大的得到者,所以應該有一種感恩。 志愿者要意識到自己很幸運,我還可以去幫助別人,我得到一種愉悅,我去的時候可能心情很不舒暢,但在幫助完別人的時候我的心結打開了,這是一個自我拯救的過程,我怎么可能不對被幫助的人說聲謝謝呢? 我要感恩,他居然還允許我幫助他,他提供了我能幫助他的可能。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無私為大私”。 正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得到了最多,也正是在利他的行動中,我們才得以一點一點找到自己。
我見過很多人,當他沉迷在自我的領域里走不出去的時候,抑郁悲觀,但是當他把心打開,開始幫助別人、走向社會的時候,最后他自己得以拯救。 請問誰是志愿服務的最大獲益者? 其實最大的獲益者是自我,我們要時刻記住,只有通過幫助天下才能讓自己走進天下! 現在我想問問大家,你堅持做了很多年的事情,僅僅只靠一份盡心盡力的精神和堅持嗎? 答案并不是,其實,當你真的在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就是享受! 加入志愿者可以傳遞自己的愛心,也可以傳播了文明,這種愛心和文明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來影響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幫助的機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關懷,讓自己在溝通方面得到成長。 在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的同時,更可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這對自身的成長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之前在福利院,那些孤兒雖然吃穿不愁,可由于保育員人數有限,孩子們缺少關愛,每當有志愿者過去,他們都會拉住志愿者的手不放。 那些孩子很可愛,可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那是缺少愛的表情,缺乏父愛缺乏母愛的孩子,他們感覺很孤獨。 我們經常去看看他們,就是想彌補他們缺失的親情。 當你看到孩子臉上幸福的笑容,一種溫暖就會在你心里油然而生。 我在孤兒院幫助的一個孩子小李,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如今14歲了。 從6歲開始,我就開始幫助他。 他最開心的時候我去看望他,每次都帶許多吃的,還陪他做游戲。 當你在幫助他人時,對方心里也會有所感觸,盡管他還是孩子。 小李說,等他長大以后一定要成為像我一樣的人。 你不會知道,你幫助他人的時候,潛移默化中會帶給他們更多,不光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當你在幫助他人,得到的東西都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不可否認,志愿服務不光是對自我的一種提升,更是讓自我得到拯救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