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具有公益慈善文化底蘊的友善之城。徐匯區淮海中路1253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窗口,也是申城慈善地標,更被許多愛心市民親昵地稱作“愛心窗口”。在這里,愛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愛心暖流每日都在涌動。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愛心窗口照常對公眾開放,接待廣大市民的現場咨詢和善款捐贈。與平時略有不同的是長假期間滬上曲藝界的藝術家茅善玉、方亞芬、舒悅分別來到市慈善基金會愛心窗口擔任志愿者,和市慈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一起現場接待愛心人士的上門捐贈。
10月3日是國慶節第三個休息日,一大早,就有兩位愛心市民前來淮海中路1253號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愛心窗口,他們是來自浦東新區高橋鎮志愿者協會的張先生和張女士。原來,他們得知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當天要來愛心窗口做志愿者,接待在國慶期間前來捐款的愛心市民,早上7點半就出發了,換乘三部地鐵前來捐款。張先生受到“每天存一元,每年捐365元”的吳國芬老人的啟發,每天存3元,每年來基金會捐1200元,資助一名貧困中學生。
茅善玉表達了參與志愿活動的感受,她認為,參與慈善基金會公益慈善活動非常有意義。慈善是一種奉獻,不管捐贈數額有多少,都是一種愛心,希望這份愛心能夠傳達給更多的人。
10月4日上午不到九點半,著名越劇演員方亞芬已經來到了“愛心窗口”,成了第一位捐贈者。除此之外,她也是當天的愛心志愿者,全程接待前來捐款的愛心市民。
在服務期間,方亞芬還現場將做志愿者的經歷發到朋友圈,呼吁更多的朋友的一起加入進來。果不其然,發出朋友圈沒多久,她的手機“叮叮叮”響個不停。許多朋友都紛紛拜托她幫忙捐款,以期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據了解,方亞芬經常把比賽獲獎獎金的一部分捐出來,用以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在她的家里,至今還保留著那些孩子寫給她的信,孩子們把她當作自己媽媽一樣。談到此次做志愿者的經歷,方亞芬表示,雖然以前有過做公益的經歷,但她覺得“愛心窗口”的形式特別方便,其中的凡人善舉質樸卻異常感人。作為公眾人物,她會堅持公益之路,更加承擔起社會責任,更注重自身的正面示范效應,影響更多人加入愛心事業中。“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她微笑著說。
10月6日國慶長假臨近尾聲,早上9點,上海著名笑星、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名人志愿者”舒悅成為當天第一個愛心捐贈人,他來到“愛心窗口”捐款助學,并身體力行成為窗口的志愿者,親自接待來窗口獻愛心的熱心市民。
市民王宜婷起個大早從嘉定新城趕到“愛心窗口”,終于見到了她的偶像舒悅,并將這個月捐贈的1500元助學款交到舒悅手中。王宜婷是“愛心窗口”的常客,她生活節儉,已堅持兩年多每個月都從微薄的工資中平均拿出1000元用于手牽手結對助學。王宜婷是舒悅主持的滬語節目的忠實粉絲,閑聊中舒悅了解到王宜婷曾因在醫院工作目睹一些困難群眾因無力負擔醫藥費感到非常難過,從此決定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幫助困難群體,從捐助大重病困難患者到結對助學。不僅如此,王宜婷還救助著小區里的4只流浪貓,今早也是給貓咪們準備好食物后才匆匆出門趕來的。平時社區有人有困難,她也總是及時伸出援手。王宜婷的“凡人善舉”深深打動了舒悅,稱贊她“功德無量”,并充分滿足王宜婷的合影愿望。
舒悅開心并感動地完成了“愛心窗口”志愿者的工作,他動情地說:“‘凡人善舉’就是一個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如果沒有過來體驗的話,我的感受不會這么強烈。什么是初心?這些愛心人士的善舉就體現了他們的初心。”舒悅表示來做“凡人善舉”愛心窗口志愿者,收獲很多,感觸良深。他也在思考如何讓受助者更好地懂得感恩,這個手拉手,不僅僅是一只手去拉另一只手,而是讓兩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大家群策群力,爭取把“凡人善舉”做得更好。同時,舒悅表示將在他的節目中制作“凡人善舉”專題,把捐助者和受助者請到現場,讓愛的雪球越滾越大!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華表示,基金會第一次嘗試在愛心窗口開展名人帶動效應的活動,在國慶氣氛中讓名人參與到愛的潮流中。志愿活動能讓名人在此獲得更多感動,并將感動帶回到工作中,更好地貢獻社會,同時帶動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本次活動以后將發展更多社會各界名人參與到愛的事業中來,給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