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逮捕我們吧!‘反抗滅絕’的成功之路”,美國《紐約時報》8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反抗滅絕”組織從只有一小部分成員發展成為全球知名度最高、最激進的氣候抗議團體,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本周一開始,該組織啟動全球范圍的抗議行動,造成倫敦、柏林、悉尼、惠靈頓等多地交通癱瘓。這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2019年10月8日,“反抗滅絕”組織在愛爾蘭進行抗議活動
開端要從“爬樹”說起。2015年2月,為阻止工人因修建公交車道而砍伐一整排樹木,患有恐高癥的布拉姆威爾克服恐懼,爬上了英格蘭布里斯托爾的一棵樹。他和其他氣候活動人士一起,在樹上搭建平臺待了幾天幾夜。但抗議沒有成功,最終樹木被砍倒。這次失敗讓布拉姆威爾意識到得換一種抗議方式。
經過不斷的探討和調研,2018年,布拉姆威爾和其他20個志趣相投的活動人士確定了行動方針——利用“非暴力的大規模干擾活動”提高人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并迫使政府在環保問題上采取行動。
與過去氣候運動的不同之處在于,“反抗滅絕”鼓勵其成員被捕,希望借助司法系統推動環保變革。該組織還呼吁在首都城市的地標建筑進行活動,以此將擾亂最大化,此前氣候抗議多在發電站進行。英國《衛報》稱,“反抗滅絕”計劃在倫敦市中心進行為期兩周的示威活動,以英國議會大廈周邊地區為主要目標。7日起,抗議示威者圍堵了威斯敏斯特區的多條道路,還聲稱要占領倫敦的機場,至少319人已被警方拘捕。
“反抗滅絕”得以發展壯大有多方面原因。創始人之一的布拉姆威爾表示,首先,組織擁有鮮明、有沖擊力的標志——沙漏的形狀提醒人們改變氣候變暖時間緊迫。;其次,宣傳所用語言生硬激進,在組織名字中用“滅絕”一詞,就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氣候變化問題的嚴峻,而不像傳統的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那樣使用溫和的詞匯;最后,“反抗滅絕”傳遞出的“末日”情懷符合時代需要,反映出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憂慮。
雖然破壞力比瑞典“氣候女孩”的“罷課運動”要大,多國政府目前對“反抗滅絕”運動總體持較為寬容的態度。不過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理性冷靜地思考,不要用激進手段擾亂社會秩序,不要讓環保問題走向“兩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