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佛山市順德區“兩新”組織黨工委指導,碧桂園集團黨委、國強公益基金會主辦,碧桂園集團公益支持創作的舞臺演講劇《家園》,在碧桂園總部正式首演。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黨政機關相關部門領導、社會扶貧共同體成員、碧桂園集團員工、社區業主、志愿者等近700人觀看演出。
《家園》圍繞紅軍長征和脫貧攻堅“新長征”兩條主線展開,傳承革命精神,弘揚紅色文化,提升貧困地區老百姓的歷史自豪感和改變家鄉面貌的責任感,激勵更多人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前行。
碧桂園員工、志愿者、學生等參與《家園》首演
深入挖掘紅色歷史 助力老區脫貧振興
《家園》開篇第一章,講述了一個少年興國、以犧牲換新生的故事。知名攝影師、《家園》總導演左力認為:“不管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用不同的方式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
早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左力就曾徒步重走長征路,從江西瑞金走到陜北吳起鎮,用374天時間,獨自走完了一個人的長征路,并寫下著作《一個人的長征》。
2018年5月20日,碧桂園集團啟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面向全國9省(自治區)14縣(市、區)3747個村實施精準幫扶,推進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教育扶貧扶智、就業扶貧扶技等“4+X”扶貧模式,努力做好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助力國家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從今年2月開始,在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公益支持下,左力重新走訪了碧桂園幫扶的(自治區)14縣(市、區),歷時一個多月。在歷史現場走讀、尋訪故事,左力從中了解到平江縣鐘赤兵將軍獨腿走完長征、萬歲軍在朝鮮戰場浴血奮戰等感人故事,深入挖掘了新河縣董振堂將軍等人的英雄事跡,《家園》的劇本就是這樣誕生的。
從說教到演繹 推出舞臺演講新形式
劇組發出演員征集的通知之后,有70多名碧桂園員工、志愿者、社區業主、碧桂園學校師生、結對幫扶縣群眾等報名參加。
“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都是做好本職工作之外,來參與集訓和排練。特別是有些員工從湛江、東莞、南沙等地趕到總部進行排練。”劇組負責人介紹,有9名碧桂園員工作為第一梯隊的演員,與專業的朗誦老師一起來演繹這一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大劇;碧桂園戰略合作伙伴博實樂教育集團積極配合,40名小學生合唱團參與演出;另有41名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學生參與舞蹈排練及演出。本次首演之前,劇組已持續排練了兩個多月。
《家園》舞臺導演、中國教育電視臺《國學小學堂》欄目執行導演吳曼綺介紹,雖然這是一部舞臺演講劇,但是一點都不單調枯燥。舞臺以演講為核心表現形式,同時融合歌唱、舞蹈、視頻等現代藝術手法,把人們喜聞樂見的、接地氣的表演形態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從會場到劇場”,從說教到演繹這一形式上的轉變,讓更多人從愿意接受到愿意參與,從而實現更優化的藝術生活氛圍的打造。
精神傳承已成為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根本力量的傳承。佛山市順德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偉成觀看了首演之后認為,這是一部用最真摯的情感表達,用力透紙背的歷史鉆研,用最感人的語言講述,傳遞了紅色正能量,現場觀看非常震撼人心。
脫貧攻堅“新長征” 激勵更多人勇擔使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左力表示,“重走85年的長征路,到今天走碧桂園幫扶的9省(自治區)14縣(市、區),我親歷見證了新時期的精準扶貧工作,這也是一條長征路,和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改天換地,建設幸福家園的精神一脈相承。”
“碧桂園對口幫扶的這些地方自身具有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沉淀”,左力表示,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座不倒的精神大廈,將指引貧困地區的人民在新時代振奮精神、戰勝困難,樹立起堅定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持久戰。
“今天脫貧攻堅的新長征和85年前的長征是一脈相承的。這是一部融黨史教育、黨建培訓、扶貧勵志、企業文化及社會責任擔當于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作品。”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李靜表示。《家園》以9省(自治區)14縣(市、區)的文化底蘊和紅色歷史為基礎,串聯起中國共產黨人為了革命理想浴血奮斗的歷史故事,實現了對黨史的深度挖掘,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各方面參與脫貧攻堅的工作熱情。
截至目前,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已助力10縣(市、區)超20萬貧困人口脫貧。碧桂園還積極聯動社會力量,發起全國大型“夢想益行者”城市徒步活動,并號召社會各界與集團員工共同參與到“心愿100”公益慈善項目中,已累計募集超過1983萬余元,計劃幫助1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