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開展20多年來,始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開展志愿服務,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共青團組織的主責主業,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凸顯實踐育人功能,展現出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價值引領力。
2002年2月16日,楊揚在第十九屆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賽中奪冠,成為我國第一位冬奧會冠軍。在23年運動生涯里,她獲得過59個世界冠軍,被譽為“冰雪女王”。
這位曾被斷言“底子不好”的黑龍江姑娘,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運動員在冬奧會項目上具有“冠軍”實力。2006年8月17日,楊揚選擇退役,并將公益事業作為自己轉型后的優先選項。她退役后做的第一件事,便和志愿服務有關。她將自己獲得的都靈冬奧會銅牌獎金捐給了國際公益體育組織“兒童樂益會”(RIGHT TO PLAY),并奔赴埃塞俄比亞做了一周的志愿者。這次的志愿時光,和貧困社區兒童、殘疾兒童、智障兒童一起運動、游戲,激起了她對志愿服務、公益事業的興趣。“做志愿服務讓我激動又興奮。”她說。
2014年12月3日,楊揚當選為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在楊揚看來,志愿者是一項高尚的事業,青年志愿者不單提供志愿服務,同時也向社會彰顯了一種志愿精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已經成為當代青年喜愛和接受的一種精神時尚,青年志愿者行動已經成為動員青年參與社會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成為當代青年運動的一個光輝典范。
2003年,楊揚參加了一個幫助絕癥孩子實現夢想的募捐活動。“當時也沒給自己定位為志愿服務,只是覺得很有意義。看到絕癥孩子的夢想有那么多人支持,比如有個孩子喜歡籃球,就有人把籃球明星帶來,看到孩子那種興奮的樣子,我第一次明白志愿服務的偉大和感動。”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八天,楊揚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隨紅十字會救援團來到綿陽;同年,楊揚正式加入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志愿者部,成立奧運冠軍志愿服務團,較早地關注了志愿者群體;2009年初,楊揚發起成立北極星慈善基金會,并在地震災區正式啟動快樂運動志愿服務項目;同年8月30日,楊揚前往什邡為當地體育教師帶去快樂運動體育課培訓;2010年6月1日,楊揚來到什邡師古小學陪伴孩子們一起游戲。2012年10月,楊揚攜手多位優秀運動員發起“奧運冠軍志愿服務阿新疆行”活動;2013年5月,楊揚發起“冠軍為雅安加油”志愿服務活動,攜手馮坤、楊威等多位奧運冠軍與雅安地震災區的孩子們一起運動,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奧林匹克精神和運動帶來的快樂……楊揚總是深入志愿服務的一線,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幫助兒童快樂成長。
“項目化、組織化、品牌化是志愿服務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2011年5月24日,楊揚攜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將北極星慈善基金會升級為專項體育公益基金——冠軍基金。該基金以“冠軍是夢想和榮譽,更是一種能力和素質”為宗旨,激勵和培養青少年具備冠軍的素質和能力;幫助運動員做好職業規劃,去贏得生活中的冠軍。
楊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現有的資源優勢,累計帶動和影響數百名優秀運動員參與到包括全民健身、體育教育等各領域的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傳遞冠軍精神和志愿服務理念;并通過冠軍基金,動員社會各行各業專業志愿者,幫助超過4000多人次運動員退役轉型。
2013年11月3日,北京正式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楊揚開始參與申辦工作,隨后,被任命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愿服務行動計劃》已于2019年5月10日發布,共設立5個志愿服務項目:前期志愿者項目、測試賽志愿者項目、賽會志愿者項目、城市志愿者項目、志愿服務遺產轉化項目。”談及競技體育和志愿服務的聯系,楊揚表示,志愿服務是競技體育賽事能夠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保障。據悉,2022年冬奧會賽會志愿者計劃招募2.7萬人,冬殘奧會志愿者計劃招募1.2萬人。
作為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提名候選人,楊揚覺得,能被提名為副會長候選人,是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對她的信任,既是榮譽,也是鞭策;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因此,一方面要用好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的金字招牌,將協會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文化優勢體現到自己的志愿服務項目中去;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做大做實公益項目,用志愿服務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年輕人投身志愿服務事業,為青年志愿服務事業增添光彩。
“新時代青年志愿者有熱情、有能力,是中國志愿者的主力軍。”對于未來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楊揚也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新時代青年志愿服務工作,要從機制保障以及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兩方面入手。我自己也要繼續把‘冠軍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務中,為中國青年志愿服務事業、奧運事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