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比爾·蓋茨頭疼的公益難題
2019-10-21來源:《中國慈善家》
       “在你完全到達某處之前,你得先在路上”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寫過一篇報道《對于第三世界來說,水依然是致命的》。他想提醒人們:不幸的孩子正在死去,而死亡本可以避免。

       全球健康議題并不吸引眼球,尼古拉斯以為報道不是爆炸性新聞,會被很快遺忘,但這篇文章卻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篇作品。有天清晨,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讀到文章后,改變了蓋茨基金會的發展方向。Netflix最近推出了3集紀錄片《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將鏡頭對準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公益事業。



       2008年從微軟引退后,比爾·蓋茨得到媒體與大眾的關注,較從前少了很多。但他沒有放慢工作節奏,而是更專注于通過蓋茨基金會推進公益事務,在重新發明廁所、消滅小兒麻痹癥和改造核能等公益難題上更加努力。

       比爾·蓋茨舉起一杯糞便

       比爾·蓋茨每天6點起床,8點開始工作。他的日程表排得緊湊,給朋友打電話也被列入其中一項,午餐限定在半小時。雖然曾常年占據世界首富頭銜,他的時間和所有人一樣,都是有限資源。

       他熱愛閱讀,每到一個工作地點,都拎上個大帆布包,里面裝著十幾本書。這些書每周更新。為基金會出差工作時,比爾·蓋茨有更多時間讀書,這能幫他迅速抓住問題本質。

       在大眾對于比爾·蓋茨的質疑聲中,“他是個技術狂人,認為技術可以拯救一切”是被本尊認可的。每當遇到問題,他會首先考慮能否用技術創新解決。面對公益難題時,他也這樣嘗試。

       “所有生命價值平等,我們是致力于消除不平等現象的樂天行動派。”蓋茨基金會2000年成立后,比爾·蓋茨和梅琳達承諾,將微軟大量資源,對社會進行回饋。此后,蓋茨基金會平均每年花費近50億美元,投資于公益項目。

       不過,基金會也走過彎路。他們曾發起公益項目,向非洲南部提供電腦,效果不佳。讀過尼古拉斯那篇關于第三世界水源問題的文章后,蓋茨夫婦觸目驚心,開始思考解決與廁所環境有關的衛生問題。

       比爾·蓋茨在《世界發展報告》上讀到,每年有300萬父母失去死于痢疾的孩子。在許多落后國家,人們隨地排便。未經處理過的排泄物形成污水,滲入飲用水,造成水源污染。

       生活中,很少慈善基金會關心廁所和下水系統方面的環境衛生,這方面缺乏技術創新。按照傳統思維,蓋茨基金會可以選擇給貧困國家和地區,重新做供水系統、鋪設管道,同時建好污水處理廠。但這種解決方案不僅需要負擔高昂建設費用,也需要當地很多能源和水源。對科技創新抱有強烈自信與興趣的比爾·蓋茨,選擇了更考驗智慧的解題思路:尋找能夠運用創新思維的人,重新發明廁所、改造污水處理方式。


新型廁所模型

       蓋茨基金會出價近700萬美元,發起一項廁所發明競賽。參賽者必須在沒有水、電力、化糞池的情況下,讓廁所運轉。在競賽中,許多人提出精彩創意。

       幾年后,這些想法已經制作成模型產品。比如一種馬桶用螺旋裝置,把尿液和糞便分開,燃燒廢物產生的能量為螺旋裝置供能,所產生的副產品只有一點灰燼。

       同時,比爾·蓋茨找到機械工程師彼得·賈尼基,希望后者能改造污水處理設備。彼得所在的工廠,制造飛行級別的航天航空零件。他和團隊經過18個月時間,建造出一個不需要外部電源和水源,最終副產品只有電力、灰燼以及飲用水的污水處理廠。

       如今,在非洲國家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歐姆尼處理器已經能夠處理城市三分之一的糞便污水,并提供干凈的飲用水。但遺憾的是,新型廁所依然成本昂貴,平均每個成本需要5萬美元。大幅降低成本,還是有待解決的難題。

       2018年11月,比爾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新世代廁所博覽會。演講環節,他舉起一杯密封在燒杯的人類糞便,呼吁人們關注廁所衛生,并尋找制造商合作伙伴,繼續解題。

       巴菲特持續提供援助

       “只有基于創新的生意,我才比較擅長。我喜歡冒險去做沒有領導和遠見,就無法實現的事。”當被紀錄片導演戴維斯·古根海姆問及自己的弱點,比爾·蓋茨這樣回答。

       他在公益事業領域,也堅持用科技手段進行創新。2006年,好友“股神”沃倫·巴菲特將價值310億美元的股票捐給蓋茨基金會,這讓比爾·蓋茨感到責任重大。


巴菲特向蓋茨基金會捐出巨額資產

       世界為挽救數十萬人的生命,在消滅脊髓灰質炎病毒、消除小兒麻痹癥方面,花費了數億美元,但收效甚微。蓋茨基金會加入這場戰斗,投入幾十億美元致力于消滅脊髓灰質炎,但比爾·蓋茨低估了任務的艱巨性。

       尼日利亞小兒麻痹癥高發。蓋茨基金會在當地開展行動初期,就遭遇瓶頸。僅僅一年時間,當地病例就翻了近三倍。

       即使是疫苗接種者允許進入的地區,兒童仍然會得小兒麻痹癥。在一個地區發現、消滅脊髓灰質炎病毒后,小兒麻痹癥又在其他地區出現,“幾乎就像打地鼠”。

       這讓人感到困惑。蓋茨基金會的團隊開始利用技術手段,剖析其中原因。原來,疫苗接種者要走訪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但他們手中的地圖,由英國人1945年繪制。不同地區交界處的居民,在注射疫苗時往往會被遺漏。

       后來,利用高清衛星圖像,算法和更強大的計算機,團隊繪制出精細的地圖。尼日利亞的疫苗接種進入了關鍵地區和階段,當地的女性也非常踴躍、勇敢地參與進來。罹患小兒麻痹癥的人數直線下降。從2008年798個直線下降至2010年的21個。消滅病毒的目標指日可待。

       但也就在2010年,恐怖分子阻斷了前進道路。那年9月,50名武裝分子襲擊了尼日利亞北部的堡夕監獄,放出近150名恐怖組織博科圣地成員。博科圣地控制了村莊和公路,限制人員進入與信息流通。

       難以想象的事件逐一發生,炸彈炸死了疫苗接種工作者,保護工作者的警官中槍身亡,兩名恐怖分子用一名4歲兒童做誘餌殺害了志愿者……

       2013年,就在人們提醒比爾·蓋茨,消滅病毒的努力已經失敗時,他飛往阿布扎比,宣布重大消息:蓋茨基金會和一些機構聯合體計劃在6年內消滅病毒。

       為達到這個目標,他們要繼續投入近60億美元。基金會每個項目都需要資金,比爾·蓋茨不得不向朋友求助,巴菲特繼續慷慨提供了支持。

       改造核能項目戛然而止

       生活中,比爾·蓋茨會根據關注的主題找一系列圖書閱讀。其中,能源與氣候,是他常年研究的話題。他讀《能源和文明》等圖書,會做很多筆記。

       煤礦、天然氣和石油等初代能源的使用,會排放二氧化碳,引起氣候變暖。除了電力生產和交通運輸,制造業、建筑業、農業等,都在產出溫室氣體。而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技術,暫時無法起到替代作用。

       “在你完全到達某處之前,你得先在路上,但是沒人聲稱有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比爾·蓋茨認為,應改革所有的排放領域。他說服了一群投資者去尋找和加快研發降低碳排放的新技術。

       比爾·蓋茨推測,在基金會資助的創新項目中,40%的項目最終能夠成功。但是,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于是他開始尋找現在就能奏效的方式,開始認真研究核能。

       核能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當發生裂變反應時,會產生輻射物質。難點在于如何保證核能的安全性。比爾·蓋茨認識的一位發明家多維爾提出,大部分如今在美國存在的核電站,都代表著1960年代的設計和1970年代的操作。他們要革新核能方案。


探討更安全地運作核反應堆

       他們找到不使用濃縮軸,最小化人為失誤的解決方案。但需要非常復雜的模擬環境,去測試這一理念是否成熟。為此,比爾·蓋茨投資成立了一家初創公司——泰拉電力,用以測試反應堆是否真的有效。

       經過大量計算機模型的檢驗,這個創意讓人看到希望。新的設計方案極大降低了人為錯誤的概率。幾年研究后,比爾·蓋茨和他的團隊準備建造第一個實驗核反應堆,向世界證明其可行性。

       核能是一種規模經濟事業,比爾·蓋茨開始尋求合作。2015年,比爾·蓋茨和中國簽下了合作項目。一旦試驗項目成功,比爾·蓋茨會立即行動,在世界各地建造更多反應堆。屆時,世界將有一種新的發電方式,零溫室氣體排放,安全、經濟。但中美貿易戰一朝打響,美國政府取消了本來允許與中國合作的協議,改造核能項目戛然而止。

       “我需要更加努力”

       上世紀90年代起,比爾·蓋茨開始定期過“思考周”。他會前往胡德運河,在那里閱讀、思考,獨自一人過一個星期。退休后,比爾·蓋茨進入人生新階段,像是把自己的全部生活,變成了漫長而持續的“思考周”。

       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最終往往通過技術創新來改變。大眾對他“技術狂人”的指摘,并沒有讓他產生太多反思,反而更加義無反顧:“那就是我應對一切問題的方式。因為我有一把錘子,所以很多問題看起來都像釘子。”面對鏡頭,比爾·蓋茨語氣篤定。

       不過,公益領域的課題,并不是憑技術就能得以解決。取得突破走向成功,還是以失敗告終,還未可知。創新的廁所衛生環境設計,有希望,但是價格很昂貴;消滅脊髓灰質炎病毒,花了上百億美元,但病例又增加了;核能項目,和中國的合作協議告吹了……紀錄片中,困擾比爾·蓋茨的3個公益難題,沒有得到解決。即便他掌握了巨額財富,身邊科學家等高科技人才環繞,能夠利用資源去做高風險嘗試。


比爾·蓋茨不愿輕言放棄

       導演戴維斯·古根海姆問他是否有過放棄的念頭。比爾·蓋茨想了想回答:“有時候你的確不得不說‘我們放棄吧’,有時候,你不得不說,我需要更加努力。”戴維斯·古根海姆想,比爾·蓋茨的優點——永不放棄的執著,是否也是個缺點。

       “當你遇到一個想要改變世界的人,一個永不放棄的人,一個有比爾這樣頭腦的人,你很難不被感動,但也很難不產生疑問,他是不是陷得太深?他能解決這些問題嗎?或許永遠可望而不可即?”這些問題,只能靠時間來回答。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