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李風:以藝術啟蒙推動教育
2019-10-28來源:環球網
       帶著“藝術有力量”的信念,2013年5月,李風先生創辦以藝術教育、藝術普及與推廣為使命的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開始了鄉村藝術教育的實踐之路。

       荷風自成立伊始,就把“以藝術啟蒙推動社會進步”作為愿景,把“藝術教育、藝術普及、藝術推廣”作為使命。2013年至今,荷風開展的“桃李工程”和“雛菊工程”等公益項目,已經覆蓋全國23個省(市、區),103個縣的2000余所鄉村學校,惠及鄉村教師4000多人次,學生近百萬人。

       李風對中國鄉村藝術教育有著很深的思考,他認為藝術不分貧富貴賤,全天下少年兒童都應享有;他還認為藝術教育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因為藝術教育能夠滋潤和豐沛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創造力,增強自信心,拓展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學會審美和對愛的更深理解等等,對孩子的一生有著長遠的影響……所以中國鄉村藝術教育必須有,國家還沒來得及開展的地方,需要有人去補充,荷風駐足于此。



       用自己的后半生 為中國的藝術教育普及做一些貢獻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荷風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荷風”)作為國內首家以藝術教育、普及與推廣為使命的基金會,請問是什么樣的契機和想法推動您創辦了“荷風”呢?

       李風:我從小喜歡藝術,所以我對藝術一直有很強烈的興趣。我通過調查發現,發達國家在藝術的普及方面做的非常好,特別是在藝術教育這個領域,他們做得更好。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藝術的發展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我希望用自己的后半生,為中國在藝術的教育、普及與推廣方面做一些貢獻。

       于是我開始反復地思考,大量地閱讀,不停地去請教,到國外去考察,然后才開始籌建。因為我本身不是做研究的,不是學藝術的,也不是做教育的,當時能用的時間和精力也有限,所以前前后后耗了很長的時間。這也是拖了這么多年才創辦了“荷風”的原因。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荷風”有兩個主要的項目,一個是“雛菊工程”,一個是“桃李工程”。請您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兩個工程。

       李風:“荷風”創辦之后,我做的第一個項目就叫“雛菊工程”。當時我的想法是,把城市里優秀的藝術教師送到鄉村,直接幫助孩子們學習藝術,這個項目做了兩年就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我的觀點是:每一個孩子,在他們的基礎教育(小學)階段,就應該開始接受藝術教育。因為藝術教育對孩子們的成長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藝術教育的普及現在又很薄弱,尤其是在鄉村地區。我做這件事,并不是簡單地想幫助某一個學校培養幾十個學生而已,也不是想把這些學生全部培養成將來非得做藝術的人不可。而我當時的方法只能解決幾個學校的幾千名學生,解決不了這幾千萬的中國鄉村兒童。于是在(雛菊工程)第三年的時候,我就開始重新設計工程的模式,這個模式就演變為現在的“桃李工程”。

       “桃李工程”基本的出發點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最容易推廣的方式去推廣藝術教育。經過我個人的思考和調研,我選擇了先用“合唱指揮”這樣一門課進行教育實踐。這門課在國際上已經有過成功的經驗,所以我跟專業學校的教師們又一起重新改良、設計了這個課程——先給教師們做短期的培訓,然后教師們再回到各自的學校去組織孩子們學習合唱。

       這個方法做到第二年的時候,我發現還是有個問題。當時我們是把全國各地的鄉村的教師請到北京來,我們籌款負責他們來往的交通費和在京期間的衣食住行的費用,并對其進行教育培訓。但是好幾十名教師,從全國各地來,總成本還是很高的。所以我又做了調整,開始選擇國內有興趣在鄉村開展藝術教育的地方政府進行配合。

       我們一開始選擇的是縣級政府,有幾個縣的政府愿意接受我們這套培訓課程,我們再派教師到指定的縣去進行教學,每個學校都可以請1—2個教師,基本上是第一個老師教聲樂,第二個老師教美術。這樣的話就可以很快的普及到全縣所有的學校,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成本。我們把這個工程叫做“桃李工程”,現在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



       讓孩子們都能夠接觸到藝術教育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在您剛剛介紹的“荷風”項目中,受到過藝術培訓的這些學生們取得過怎樣的成績?在過去的這一年里,“荷風”又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呢?

       李風:我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其實前面有提到,我的想法是讓孩子們都能夠接觸到藝術教育,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美育。這里我要提到兩類學生。一類是對藝術有極其濃厚的興趣的,一類是有潛在的藝術天賦的。

       孩子們在接受教育方面其實是有一個規律的,就是當學生達到一定數量之后,會有大概在10%左右比例的孩子表現出比其他孩子更濃烈的學習藝術的興趣,不管是學器樂、跳舞還是其它。

       另一些有著藝術天賦的孩子是在培育過程中發現的。比如說我們“雛菊工程”實踐的第一所學校——河北省雄安新區的端村學校,我們為那里的學生聘請了特別優秀的老師——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的老師。在專業老師的培育下,我們發現有幾個孩子展現出了學習舞蹈的天賦。然后就出現了一個挺驚奇的現象:從2016年到2018年連續三年,每一屆的都有五六個六年級的學生能夠考進藝術學校的舞蹈專業。也有(通過藝術教育的培訓而)獲獎和到國內各大城市甚至是到國際上參加演出的學生,還有學生的美術作品參與巡展并獲得金獎。

       然后是我們“荷風”的成績。我覺得去年一年,我們進展最大的應該是“桃李工程”。“桃李工程”現在贏得了社會上越來越多人的積極響應,我們的“合唱指揮”培訓課程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地區接受了。

       (2019年)9月份我和幾個藝術家共同前往了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這是我們桃李工程輸送教師去到的第一個縣。他們說他們這里從來沒有開過音樂會,所以我們幫助他們舉辦了這個地區歷史上的第一次音樂會——國慶音樂會。經過我們培訓的教師,組織當地的孩子們組成了兩個合唱團,分別是縣城的實驗小學合唱團和農村的小學合唱團。

       在去年(2018年)年底,山西省大同市的市委市政府聯系我們,希望今年(2019年)能把我們的這套藝術教育模式引到大同去。大同有十個縣,將近500所學校。明天(2019年10月21日),我們的人員就出發去大同,后天(2019年10月22日)就開始對大同將近500所學校的老師進行培訓。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歡迎這種藝術教育模式。“桃李工程”還會繼續發展,不斷地擴大影響力。



       只為了自己而活的人生 過于平淡了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在藝術普及方面,“荷風藝術基金會”對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外界也是好評不斷。在這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么阻力,一直支持著您的動力又是什么呢?

       李風:我覺得各種阻力和障礙其實總是有的。大體分為兩方面,第一種壓力來自于學生的家長。在初期推廣的時候,家長不了解這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他們覺得“你們的排練占用了我的孩子的做作業時間”,其實我們都是用的課余時間。另外,我研究了多年發現,其實藝術的學習對孩子們的智力開發以及創造力的培養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家長初期是無法理解的。經過一段時間,當孩子們能跳了、會唱了、稍微有一些成績了,當家長們看到這種實際的效果的時候,他們的觀念還是會有所轉變的。

       第二方面與其說是阻力,不如說是感到比較吃力的事情,那就是籌款。做公益,其實就是要做到兩件事。第一是要用相應的方式方法去籌措社會的財富,第二是要把籌措到的資源轉移給需要幫助的人們。一般的扶貧就是幫助人們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而我們藝術教育普及,是豐富孩子們的知識,設法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命運。但是在籌款時,我會感覺到目前我們的社會對這種公益理念的理解還是比較滯后的,因為公眾對藝術教育的認知基礎有限,所以我們每年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在理念的推廣上。好在我們并沒有垮下來也沒有停下來,這說明我們還在繼續往前走。

       為什么能夠堅持下來,我覺得可能還是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精神追求。和我一起來為公益奮斗的這些伙伴們,我們在精神上是高度契合的。我們覺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并不僅僅在于完善自己,而是應該像蠟燭一樣,在燃燒的時候給他人送去溫暖、送去光明,進而照亮這個世界,我們覺得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只為了自己而活的這種人生,我覺得過于平淡了。能夠為他人、為我們這個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的事,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另外一點我覺得比較能夠鼓舞我們的,還是看到了成績。我去第一個學校的時候,全校只有600多個孩子,我每個周末都在那度過。因為當時我需要考察我們這種藝術教育的模式到底還存在哪些問題。我也有過片刻的自我懷疑,會覺得我花了這么大的精力,只在這一個試點學校到底值不值。但是我很快就意識到,這很有可能幫助這些正在接受教育的600多個孩子改變命運,這件事其實是有價值的。

       受到藝術教育普及的鄉村學生的數量仍在不斷增長。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進入23個省市自治區,103個縣,近2000所學校,對幾千名教師進行培訓。孩子們也都有很大的變化。一個是人數的變化,已經達到百萬級人次了。第二是看到孩子們接受藝術教育后的進步。今天(2019年10月20日)的演出你們會看到他們(鄉村學生)能做弦樂隊,也能做管樂隊,能做合唱團,也能跳芭蕾舞。其實挺感慨的,他們本來就是來自農村的一群孩子,他們有著無數城里人想象不到的困難要面對,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去熱愛藝術。

       其實小的時候學藝術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快的。我第一次去端村學校考察的時候,孩子們唱的亂七八糟,完全不在調上,你會覺得沒法聽,大家都在笑,我就覺得怎么會唱成這個樣子。等我三個星期后再回來,發現調出來了,已經非常好了。當然老師優秀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所以中國的孩子應該都去接觸藝術,而且就一定要從小普及。

       我們踏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了。我做了近2000個學校,但全中國鄉村的學校有22萬所,我才做了1%而已,已經用了六年多了。我希望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平均一個縣有二三十萬的人口,十幾萬塊錢就可以使一個縣的所有學校完成兩門課(合唱跟美術)的教育培訓,十幾萬塊錢就有可能讓一個縣的孩子們改變命運,十幾萬塊錢使得鄉村的藝術教育不再空白。我這想把“桃李工程”作為主打,不是不做別的,是拿它主打。先解決中國大多數鄉村孩子的藝術教育空白這一個現狀。



       讓公眾能夠更多的關注藝術教育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除了您剛剛說的,準備把“桃李工程”作為主打之外,2020年還有一些其它的規劃嗎?

       李風:除了“桃李工程”之外,我一個是想選擇一些合適的地區,繼續做“雛菊工程”。“雛菊工程”畢業的孩子們都有不錯的成績,就像今天(2019年10月20日)你們能夠看到,樂隊和芭蕾都能參與演出。這個成績倒不是說他們長大后一定要上藝術類院校,而且這種進步展示給公眾的時候,會對其他孩子有特別大的激勵——原來芭蕾不是那么的難,我們也可以跳。這是第一塊。

       第二塊,我們現在正在籌備的是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我們去年已經進入了新疆,新疆的培訓今年也在繼續進行。我們準備今年年底之前進入西藏和內蒙,因為少數民族地區是比較典型的,人口比較多,影響范圍也比較大,還會產生一些世界影響。我希望在保留他們原有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加上一些世界流行的藝術形式。我要給人們展示:其實藝術本身是沒有國界的。藝術職業也不分什么民族、什么膚色。藝術它就是一個通用的一種無國界的語言。我想把中國的民族藝術文化跟世界的藝術文化相結合,告訴人們“藝術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在藝術面前人人平等”。但在技術上還有一些挑戰,比如說(如何做)藏族題材的芭蕾舞,大家都看過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舞蹈,我們想嘗試把它跟芭蕾相結合。我們也想讓孩子們除了傳統民族樂器外,也可以接觸到外國的各類管弦樂器。這是我明年想重點突破的。

       第三塊,除了做基礎的藝術教育普及工作外,我還是希望能夠喚醒社會。大部分人還是覺得,藝術就吃飽喝足了去唱唱歌跳跳舞而已。他們并不知道藝術其實是與生俱來的,所有人都需要藝術的滋養。所以我們調查編寫了“荷風藝術指數”這樣一個數據統計報告,主要是根據國家政府提供的數據,我們委托第三方的社會學機構,來評估國內不同地區的藝術發展水平。比如我們第一期公布的指數叫“藝術城市(art city)”,我們調查了全國GDP排前幾十名的城市,然后評估其藝術發展水平。我主要是想通過這個數據引起社會公眾對藝術教育的關注。2020年我們規劃的工作目前是這幾個方面。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荷風已經創辦快7年了,第一批受到荷風藝術教育的孩子們現在應該上高中或是已經工作了。

       李風:對。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有沒有對他們進行一個持續的跟蹤或者回訪?他們自身有沒有對藝術產生極大的興趣,藝術教育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他們有沒有從事藝術方面工作的想法?

       李風:有抽樣跟蹤回訪。其中,蒲公英中學荷風美術班刁昱雯同學獲“發現之美”中歐青少年繪畫年展金獎。荷風張家港樂團的孩子們在地市級音樂廳開創性地舉辦了新年專場音樂會,這在國內是史無前例的。端村芭蕾舞班的孩子們獲得了第八屆“華北五省(市、區)舞蹈大賽”少兒組表演和編導雙金獎,這是鄉村孩子首次奪得這一規模舞蹈大賽的獎項,而且還是雙金獎。2016至2018年,6名荷風芭蕾舞班學員先后被遼寧芭蕾舞學校、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石家莊市藝術學校三所專業藝術類院校錄取。

       你問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我們爭取明年就把整個的跟蹤計劃全都做出來。我們剛開始主要是跟蹤兩三個學校,所以樣本都比較小,代表性不夠。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了,也已經布置了這件事,我們會把這套跟蹤的體系做下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