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圖為拉薩特教學校師生與各界愛心助力者共同啟動夢想儀式。
走進位于798藝術區朗空美術館的展區,400多件天馬行空又充滿了濃郁西藏風情的畫作吸引了所有觀展人,孩子們觀察世界、欣賞世界的獨特視角讓人驚嘆。
“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9日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此次公益畫展由I Do 基金會主辦,是為來自西藏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的224名“藏地梵高”打造的專屬展覽,展出了基金會藝術支教期間,孩子們在藝術家指導下創作的400多件作品。
著名表演藝術家蔡明女士當日獲頒“藝術夢想項目愛心大使”榮譽證書。在籌備此次公益展之初,蔡明就了解到這群特殊兒童,并為孩子們的作品錄制了有聲故事,以“開心奶奶”的身份、用畫中“話”的方式為藝術展添加美麗注腳。
蔡明稱,孩子們的純真讓她特別感動。在他們筆下,“開心奶奶”是最美好的樣子,她“太喜歡那些畫了”。她表示:“只要孩子們有需要,我還會盡力去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到展覽現場,近距離地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感受那份純真與美好,并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與I Do基金會一起,讓孩子們的夢想起飛。”
著名歌手楊坤也來到開幕式現場。他稱,在看了那些畫后,他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所體現出的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所震撼。他說:“老天爺雖然讓他們的身體殘缺了,但卻賦予了他們超乎常人的感知這個世界的能力。以后孩子們如有音樂方面的需求,我也會盡力去幫助他們。”
這場藝術展的主角、10名來自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小藝術家代表以及他們的老師、校長,也來到了發布會現場,共同見證這場專屬于他們的夢想時刻。
畢業后回歸母校執教的寧曉寒現場作畫。
現任拉薩特殊教育學校美術老師的寧曉寒是該校的首屆畢業生,在從南京特教學院畢業后又回到母校任教。患有聽力障礙的他,通過與該校副校長達瓦的手語交流告訴記者,他是特教學校培養出來的,所以希望以后能幫助到更多接受特殊教育的小朋友,并成為他們的榜樣。
在他的畫作《留影》前,寧曉寒介紹稱,他是畫面中打著藏文字母手語的男孩,背景中那些藏族房子和白塔是他兒時留存的記憶。他指著畫面中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男孩戴著的助聽器——告訴記者,這應該是這幅畫中最特別之處。
本次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是I Do基金會藝術公益3.0模式的全新嘗試和突破。I Do 基金會創始人李厚霖稱,如果說公益1.0時代是授之以魚,2.0時代就是授之以漁,3.0時代則是“反哺”,賦予公益本身造血回血能力,突破捐錢予物的傳統模式,搭建平臺讓公益與大眾共同成長、相互促進,實現共贏的可持續發展公益生態模式。
駐足在“開心奶奶”故事專區前聆聽有聲畫作故事的觀眾。
李厚霖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平臺和模式。平臺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進來,模式可以復制到更多項目,幫助更多兒童拓展夢想。”
本次公益展不僅是224名西藏特殊兒童作品的首次展出,也是I Do基金會可持續發展的公益3.0模式又向前一步的關鍵一環。未來I Do基金會還將持續開展面向西藏特殊兒童的藝術支教和公益展覽,并邀請更多的藝術家參與進來,真正打通公益和藝術的壁壘,將專業的藝術創作活動帶入公益領域,讓藝術賦能公益和受助對象,助力傳承文化,點亮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