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下午,由上海仁德基金會與上海嘉和公益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破壁·融合·共善——基金會籌款與合作公益沙龍”暨鴻鵠計劃基金會開放日活動順利舉行。活動中不同類型的公募和非公募基金會齊聚一堂,共同就基金會的合作與籌款、生存與破圈話題進行了溝通與分享。
沙龍伊始,各基金會的老師們按照分組依次上臺進行介紹。很多老師都帶了能夠代表自己機構的小物品進行分享。從這些小物品中,我們也認識了這些基金會的特色,比如上海仁德基金會代表“親親禾苗、營養一餐”品牌項目的禾苗娃娃。一些伙伴也帶來了別具特色的小標識和道具,比如上海市未來夢想公益基金會的設計款飯碗,代表著基金會的“討飯”籌款,陸家嘴社區基金會帶來了一個印有咖啡豆的小貼紙,代表著陸家嘴地區的打工人。
上海嘉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蓓蓓及上海仁德基金會秘書長王宛馨主持了嘉賓分享環節,在分享中,嘉賓們從籌資拓展、籌款工具、社區共治、99公益日參與等方面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和實踐案例。
在籌資拓展方面,上海互濟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穎對“如何成功獲得捐贈”這一主題進行了實例分享,講述了她從篩選名單到簽約的過程,用千分之五的成功率獲得了一筆筆寶貴的捐贈。她指出成功捐贈的訣竅是勤奮加努力,并且認為籌款中與捐贈人的交流模式應該由需求方模式轉變為供應方模式,以捐贈人的需求為中心采用“洞察內心法”真切的了解對方的想法和興趣。
在互聯網籌款方面,上海愛德公益研究中心的陳靜怡老師分享了公益籌款的新工具“月捐”,月捐在海外歷史已久,具有強大的抗風險性。在去年的疫情期間,部分往年將月捐部署于籌資戰略中的社會組織,積累了可持續的籌資發展潛力,從而在疫情期間未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她也分享了上線月捐平臺的特點,如何規劃月捐和如何維護月捐人等內容。上海仁德基金會項目主管甄芝娟為基金會備戰99騰訊公益日與企業參與99提供了詳盡的經驗分享,在介紹了99公益日的規則與備戰小錦囊的同時,提出基金會堅持“項目建設長期化、網絡籌款日?;?、進展財批規范化”是99公益日收獲滿滿的保障。
在企業合作方面,上海市未來夢想公益基金會項目主管劉雯站在企業基金會的角度分享了其籌款與資助思路,企業基金會的資助有其獨特的需求,例如品宣、團建與社交,企業基金會在籌款方面也格外注重自我造血,認為企業基金會只有具備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永久保持活力。而商道縱橫高級經理馬源則站在企業社會責任專業咨詢機構的角度,為基金會的伙伴分享了社會價值共創的“六步行動法則”——投入、協同、帶動、創造、轉化、溢出,“六步行動法則”能夠幫助公益組織找到與企業合作的切入點,與企業各取所長、開展合作,共同創造開發出可持續的優質項目。
在社區共治方面,陸家嘴社區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佳華探討了在社區這一場域慈善行為發生的理論依據與促進渠道,其認為社區基金會,不僅能使善款使用更加公開透明,從而促進慈善資金的募集,也為開展社區共治,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新的平臺和載體。金楊社區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楊彬從動員社區居民的角度分享了其籌款的實踐經。她談到公益項目必須深耕社區居民需求,在社區內營造“人人參與,人人公益”的良好社區氛圍,組建社區籌款志愿者團隊,才能更好地發揮基金會聯結資源的優勢。
分享后,現場伙伴對嘉賓所演講的內容展開了進一步提問,提出了自己機構在理事資源運用,維護捐贈人方面的疑惑。上海仁德基金會秘書長王宛馨進行了總結致謝,希望基金會的伙伴們能夠通過這次沙龍,打開籌款的新思路;通過破壁、融合、共善,不忘初心,一起共創發展。
沙龍結束后,許多伙伴對籌款話題意猶未盡,上海嘉和公益基金會良師益友項目的學員也為大家制作了精致的西餐,在晚宴中,各基金會的老師們進一步了解和互動,探索合作機會。
在當今這個不斷“內卷”的時代里,公益人只有加強內部溝通與合作才能更好地找準自己的立足之地。此次公益沙龍通過溝通、共創和分享搭建起了上?;饡Φ拿耖g合作平臺,打破了社區基金會和企業基金會的壁壘,加強了不同類型基金會的融合,相信未來隨著基金會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我們將共同營造更美好的慈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