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3日訊 今日8時20分,哈爾濱32歲的小伙子閆善義手捧鮮花,與省紅十字會、省造血干細胞管理中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以及親友依依惜別,乘機前往北京采集造血干細胞,實現捐髓救人的愿望。這是我國內地首例向臺灣同胞提供造血干細胞。
4月27日,省造血干細胞管理中心收到中華骨髓庫的緊急通知,臺灣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臺灣慈濟骨髓庫近30萬份的資料中,沒有找到合適的造血干細胞配型,后來在中華骨髓庫36萬份資料中找到兩個HLA低分辨配型相合的志愿者,他們分別是哈爾濱好又多商業廣場的電工閆善義與哈爾濱市搪瓷制品責任有限公司的工人劉炳祥。由于臺灣同胞病情危急,急需立即找到兩名志愿者。
當天20時,閆善義和劉炳祥被接到省造血干細胞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從二人的身上各采集了20毫升血樣,用于高分辨檢測。高分辨檢測和體檢的結果表明,兩名志愿者與病人配型不是很好,但是病人病情危急,等不及有更好的配型,最終專家決定采用閆善義的造血干細胞對臺灣患者進行移植。
“沒想到配型能成功,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我十分意外和激動。”小閆說,2004年1月11日,他在北京打工期間,得知有許多白血病患者亟待救助,便毅然加入中華骨髓庫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的行列。“我們與臺灣同胞本來就是一家人,有機會幫助自己的兄弟,我十分高興。”小閆話語簡單卻真摯感人。
據省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振川介紹,臺灣同胞已向祖國內地提供了400例造血干細胞,但臺胞患者在中華骨髓庫中查配,卻都未獲得滿意結果。截至目前,中華骨髓庫黑龍江分庫有HLA分型資料9507份,有8人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本報記者 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