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河北省環保廳與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在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簽訂了《環境遙感監測與綜合應用合作協議》,據了解,2002年以前,河北省環境監測手段為人工實地采樣然后帶回實驗室分析;2003年后,部分項目監測如空氣環境、水環境等,開始實現設備自動監測,監測主要采用基于地面布點采樣的分析測量方法進行。而地面監測手段有一定不足,以石家莊為例,石家莊市區范圍共有8個監測點,對石家莊周邊農村地區則無法具體監測,只能大致估算當地的環境情況。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環境監測,在地面監測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維度,實現了大尺度連續監測,填補了地面監控的空白。
此次合作,雙方將在環境監測領域全方位開展環境遙感技術應用,將重點開展大氣環境、水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區域、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方面的衛星遙感監測。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作為河北省環保廳的具體承擔單位,負責具體合作事宜。
在最近召開的河北省政協一號提案《科學治霾,改善河北省大氣環境質量》的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政協秘書長郭大建介紹,河北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從中央財政爭取專項資金62.2億元,省政府設立了8億元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為科學治霾提供了有利的資金支持。實施“引智共建藍天計劃”,面向國際積極引進環保項目、技術和人才。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科技資金,在今年項目安排和明年預算中,投入科技資金1億多元,布局和實施了60多項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日前,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河北的環境治理在全國有四個之最:最早開始,任務最重,最為敏感,環境容量最小。啟動的“智慧環保”方案,就是利用科技力量助推環境的改善,如構建環境要素齊全、技術設備先進、基礎數據完備、應用系統互聯、信息共享利用的智能化全省環境監管平臺。建設遙感衛星和小型無人機環境監測系統,對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及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進行遙感監測,構建天地一體的立體監測體系。全面完成重點污染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在線監測。針對有些企業治污的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問題,通過第三方治理幫助解決等等。另外,還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雙百工程”,研發應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急需的100項關鍵實用技術,實施100個重大成果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引領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發展節能環保產業。